温培雅
群雄争霸,商战中原,何处最宜驻马?
黄河之南,天下之中,吾店定格盛会。
驻马店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座城市与一场盛会21次握手,大写着一个辉煌的传奇。21年间,从最初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到后来的“全国东西合作投洽会暨农产品业博览会”,再到今天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从当年的“马路市场”成长为5A级“国字号”农展会,驻马店市依托“农洽会”这个“国”字号平台,生动演绎了“以农为本”的内涵与外延,也传奇般地完成了华丽变身。21年后,驻马店牵手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再次启程。
第二十一届农洽会开幕式现场。记者 李旻 摄
在驻马店展区前,市委书记陈星向参加盛会的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省委副书记喻红秋、副省长武国定等领导介绍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规划。记者 弓华静 摄
王志法 荣幸成为第一届盛会的“总导演”
第一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驻马店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也是我回忆录中记载的一件大事。
1996年1月,我被驻马店地委任命为驻马店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当时国家正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为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劳务,我带领各县的乡镇企业局局长到浙江、江苏等东部的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当我问及他们对河南、对驻马店的印象时,他们说我们这里环境黑乎乎,人都傻乎乎。他们的评价刺痛了我的心。驻马店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大而不强、城市建设滞后,要想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巧借外部力量,激发市场活力,并借此持续推动区域合作。作为农业大市,乡镇企业要想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走东西合作之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打通一条渠道、打造一种环境,把我们驻马店变成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重点,成为全国的实验区。
征得当时地委、行署领导的同意后,我带队和分管领导以及各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赴京到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国家农业银行总行,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概况》和《驻马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介绍》两份材料为基础,汇报东西合作工作。我没想到这一次旅程仅仅是个起点,到第一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正式召开,我总共往农业部跑了5趟,连农业部的门卫都认识了我。
这一次赴京汇报得很成功,我向农业部领导提出了两个请求:一是邀请国家农业部领导到驻马店调研,把我区作为一个试点,推动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发展;二是把驻马店地区批准为国家级东西合作示范区。
半个月后,来自国家乡镇企业局和国家农业银行总行的一行五人到驻马店地区调研。他们利用五天的时间,实地考察了驻马店市(现为驿城区)和西平、遂平、上蔡等县的乡镇企业发展。他们深入车间、召开座谈会、审阅相关材料,感受到我市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感受到我市搞好东西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两个月后,我应约二次赴京。此次已经胸有成竹,除了一颗必胜的决心,还有地委、行署制定的《关于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优惠政策》《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小区管理办法》以及非常有分量的《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实施方案》。这次我们得到了明确的回复,我们已经被定为全国东西合作的示范区。
1996年11月,我和几个县的副县长、局长参加了在广西召开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交流会。我们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驻马店地区的东西合作工作一鸣惊人,初露头角。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1996年12月,我从农业部捧回了“国家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的牌子。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预示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驻马店的一张王牌,我们继续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等待着一场盛会的序幕拉开。
1997年8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们地区召开。我们以较好的项目、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骄人的成绩向外界展示了驻马店的良好形象。小试牛刀获得成功,这也算是第一届盛会的预演。
1998年10月,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在驻马店召开了第二次预备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
大会开幕的第一天是我一生中最繁忙的一天。会务组从我们局里搬到西园宾馆。两部电话、两个资料室成了我们的主战场。我和其他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接电话,及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连吃饭都要轮流去,每次轮到我过去的时候饭菜都凉透了。12月4日,我早上6时起床,安排车辆到火车站去接参会领导。8时,我和相关领导赶到火车站主会场,最后一次检查会场内彩门、大气球、标语、音响以及产品展销布置等。看到万事俱备,才长出了一口气。
当天的驻马店像过大年一样,市容市貌整洁一新、鲜花盆景欣欣向荣。市里组织的舞龙、划旱船、踩高跷等传统文化节目展示天下之最中的深厚文化底蕴。会场设在驻马店市火车站广场。选在这个地方,是因为当时没有像样的场馆。虽然是因陋就简,但也有三个好处:一是场地比较大,能容纳大规模的会议;二是广场四周宽阔,便于做好安保;三是当时的火车站客流量大,便于传播宣传。主办单位是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河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和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临时搭建的展棚里一下子挤进1.2万多人,3天里贸易成交额达17.5亿元。
虽然是第一届,场地也小,但是会议规格高。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代表团和各地参会代表1.2万余人以及500多家企业参加了第一届洽谈会。第一届洽谈会各代表团提供项目1.2万多个,签约项目1752个,总投资额150亿元,其中签订合同513个,合同金额63.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2%;产品销售金额26亿元,签订购销合同19.72亿元,现金销量1484.6万元。100多个县、乡、村和工业小区结成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114家媒体的350名记者对此次盛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在头版和黄金时段推出。
1998年大会签订了一批项目、引进了一批资金、缔造了一批合作对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规模之大、洽谈项目之多、合作范围之广、影响之远,不仅在驻马店,即使在河南省都是前所未有的。
洽谈会至2018年已经办了21届(现名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届比一届成功,每届我都会到现场感受一下盛会的气氛。我很高兴自己是第一届的“总导演”,更为驻马店的经济腾飞而自豪。
刘秋燕 “一加一”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举办了21年,我们也参加了21届。从一个村办小厂到公司,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跟随着农加工洽谈会发展的春风,走上了发展的金光大道。每一个品牌腾飞的背后都有必然的助力,我们就是利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个杠杆,撬起了“一加一”这个健康零添加的农产品品牌。
一加一面粉的发展壮大经历也很具传奇性。1992年,王勤长(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王刚的父亲)在遂平县石寨铺镇自己家中创办一个面粉厂,取名恒阳面粉厂,日产面粉15吨,这就是一加一的前身。1998年第一届盛会举办时,王勤长就瞄准了这个盛会背后蕴含的巨大市场,开始积极参与布展,每年都成为盛会上的一大亮点。
一次次参会经历打响了“恒阳”的绿色品牌。2006年9月,为了更好地研发和生产天然面粉,公司在遂平工业园买地建厂,并成立了自己的小麦粉研发中心,公司名称也更名为遂平一加一面业有限公司。2008年3月,遂平一加一面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将面粉品牌改为“一加一”。王刚乘胜追击,就在这一年,“一加一”闪亮登场盛会,成为客商热捧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打响品牌也就意味着找到芝麻开门的宝藏,一加一打开了通向市场的大门。2009年,一加一天然面粉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2011年8月,为了更加坚定只经营天然面粉不涉及其他延伸产品的专业化经营理念,推动公司进一步快速发展,公司名称由原来的遂平一加一面业有限公司更名为河南一加一面粉有限公司。2008年到2011年,一加一天然面粉4年销量增长20倍,1000余家经销商网络覆盖整个驻马店,成为河南唯一高速发展的面粉品牌。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件大事都发生在2014年。一是2014年4月27日,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获得了一枚50g纯度为99.9999%的金牌。中国挂面领导品牌——湖南“陈克明”挂面在自家企业30年庆典上,将最佳战略合作伙伴奖隆重地颁给了“一加一”。我们是获得该奖项唯一的面粉生产企业,对“零添加无残留”的执着和坚守,使其在克明面业众多供货商中脱颖而出。我们以质量和信誉赢得了很多企业的信赖。二是2014年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市农业局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会展中心的精装展位。为了让产品展示出新出彩,吸引眼球,开幕式当天,我们请来了巴奴毛肚火锅的烩面师傅,用我们的面粉现场做烩面让参会客商现场体验,甚至吸引来了来自非洲的代表团。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连连竖起大拇指赞叹,免费给我们打了广告。我们的展厅人气最旺、最火爆,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一加一”一炮打红,当天在展位品尝具有中原特色烩面的非洲代表团的图片,成了热搜的新闻被各大媒体转载,“一加一”成了那届盛会的一个热点词语。
历年来“一加一”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上的获奖目录,证明了我们的努力:2011年,原味高级馒头粉被评为“优质产品奖”;2012年,原味高筋粉被评为“优质产品奖”;2013年,天然高筋面粉被评为“优质产品”;2014年,天然面粉被评为“优质产品”;2015年,天然面粉被评为“金质产品”;2016年,天然面粉被评为“优质产品”;2017年,天然面粉被评为“优质产品”。
“一加一”发展成为今天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加工洽谈会搭建的平台功不可没。每一次参会,每一次获奖,都助推着“一加一”这个品牌一步步走上国际化的舞台,成为“天中造”绿色农产品的主力军。
李拴紧 我的人生与盛会紧紧拴在了一起
从驻马店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到农业对外交流中心,从后勤服务人员到每一场盛会的总协调人,我自己也没想到我会和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真的“拴紧”了。参与办会长达21年,我被领导称为“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活化石”。21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我见证着盛会每一个前进发展的脚步,那一个个精彩瞬间成为永不褪色的底片,在记忆的相机中定格。
1998年初,听说市里要办全国性的展会,一时间上上下下都很振奋,可是盘盘现有资源,底气少了一半——没有像样的展馆,没有大型活动组织协调经验,就连能不能请来参展商都是个未知数。但当时箭在弦上,驻马店上下一心,决心要办好这个展会。那一年我37岁,任驻马店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的财务科长,负责第一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的接待工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高规格的会议,我和同事们绷紧责任这根弦,加班加点连轴转,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发挥主动性,圆满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第二届、第三届……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参展商数量成倍增加。会场从马路广场搬进了会展中心,知名度也从省内走向全国,并迈向国际市场。
由于在工作中增长了才干,2005年,我通过双推双考成为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整个大会的前期筹备工作都由我负责协调。也是在这一年,会议由于受名称和内容的局限,走进了发展的死胡同,体现不出新意,办不出特色。在外省市的竞争下,农业部决定取消已经办了7届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消息传来,对正在全力筹办会议的市领导和我们经办部门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通过几次办会,驻马店的知名度、美誉度渐渐提升,经济刚刚抬头,发展不能停步。市领导立即指示我们连夜到北京汇报各项筹备工作,一定要保住会议。第二天,当我们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农业部汇报了我们的各项筹备工作后,市领导对会议的重视、我们对工作的执着、会议筹办的各项细节让农业部领导深深感动。经过反复汇报和争取,农业部领导给出了“上下重视,精神可嘉”的评价。
会议保住了,我们不辱使命,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但是回去的路上,我们一脸凝重,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把会议办成与时俱进、助推发展的大会?于是,第八届的名称就有了小小的变化——全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会议在停办风波中如期举办,而且非常成功。大会期间,参展企业500家,其中知名企业170家,参展产品1.3万多种,其中名优特新产品450多种;签约项目416个,合同金额达65.8亿元。
2008年是关键性的一年。世易时移,此时全国的乡镇企业已经开始萎缩。如何把盛会延续下去并且办出新意,成了摆在当时市领导面前的主要问题。改,一定要改!而且要改出新意和特色!当时主抓农业工作的副市长陈星高瞻远瞩,多次召开相关部门会议,研究会议的名称和内容。我也多次参加了这些会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盛会的名称改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而且内容也改了,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概念,名称改、内容改,但是时间不变、地点不变。市里统一意见后报省政府和农业部,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肯定。实践证明,市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从2008年开始,盛会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规模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层次越来越高。
2010年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台阶。当年机构改革,为了盛会更上层次、更有水平,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正式成立,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办会,归口农业局管理,我任中心主任。当时中心一共就8个人,5个女同志、3个男同志,忙起来都是日夜颠倒、没有空闲。当时的农业局局长毕俊德每年带领我们早谋划、早启动、早筹备,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任务分解到人,大大地提升了办会水平。农加工洽谈会从国家
如今的中国农洽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河南省农业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题的5A级展会。
通过办会,进一步提升了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推动了农业交流合作。我们借助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一平台,依托我市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深入开展“迎盛会 大招商”活动,广结四海宾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驻马店,把驻马店作为逐鹿中原的主战场,纷纷到此抢占先机、投资兴业。
通过办会,进一步提升了一个农业大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加速了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35家,产业集群超千亿元规模,为把我市打造成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办会,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全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全市1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有60家企业自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加工企业网上交易额有200多亿元。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7个、乡镇服务站260个、村镇社区服务门店1000多个,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电子商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
通过办会,我们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发展到85平方公里,人口由20万增加到70万,城镇化率达39.2%。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竞争力金融服务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吸纳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口述者王志法,曾任驻马店地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刘秋燕,河南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拴紧,曾任驻马店市农业局副局长、农业对外交流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