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我市实施全域旅游见证改革开放40年旅游业巨变
记者 张新理 王晓晶
市委书记陈星,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在驻马店皇家驿站调研时指出,要把皇家驿站打造成为我市的旅游文化名片。
风景处处有,旅行日日新。
“大美驻马店,令人向往的旅游休闲胜地。”
这既是来驻马店游客的感叹,又是本地市民的心声,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晶。
时间流转,岁月变迁,驻马店市,这座处于中原腹地的美丽城市,在人来人往的脚步里,向每一个过往的人展现这边独好的风景。
早在2010年1月,驻马店市正式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实现了全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旅游项目由弱到强、旅游规模从小到大、旅游层次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近年来,驻马店市持续推进的“十城联创”等工作,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明品质等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旅游业以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盘古文化、嫘祖文化、车舆文化等独特的文化为灵魂,以嵖岈山、老乐山、铜山、金顶山、白云山、盘古山、薄山湖、铜山湖、宿鸭湖、板桥水库“六山四湖”为载体,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登山赏花沐温泉,休闲问道品文化”成为驻马店旅游的写照。同时,常庄水乡、诗画赵楼、橡林院子、生态和园、蓝天芝麻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
时间,记录了天中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驻马店市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目前已形成了由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4A级景区为常态、3A级景区全覆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满眼景”的目标,这一切的变化都昭示着我市的旅游业又一次擦亮了驻马店这张名片。
在上世纪80年代,说起旅游,对我市来说就是一片空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旅游”二字是什么意思,更不要说外出旅游了。
“我年轻的时候都不知道旅游是什么意思,更别说出去玩了。那时,人们都想着怎么吃点好的、穿点好的,要是能进趟城都老开心了……”家住确山县瓦岗镇78岁的老人魏农芳说。
自1995年开始,兴起了“红色旅游”,到确山县竹沟镇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和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旧址等红色景区参观的市民多了起来,人们不再坐几天的火车去外地游玩,而是一家人在本地游玩,感受家乡的美景。
魏农芳老人还说,后来发现来老乐山景区、嵖岈山景区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景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争创5A级景区的标语随处可见。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驻马店市的旅游产业从悠悠岁月中走来,在改革中起步、探索中发展、调整中提升,如今已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嬗变。
发展全域旅游,让天中美景再一次腾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树品牌、促融合、调结构、强基础为抓手,着力扩大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有效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提升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开门即见绿、临窗闻花香,梦醒听鸟鸣、闲坐读风月。如今,行走在驻马店的城市、乡村、山林,都能强烈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美。无论是驻马店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明显感觉到驻马店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颜值和持续增加的旅游魅力。
2017年,驻马店市在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之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响亮地提出开展“十城联创”。
市委书记陈星说,“十城联创”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驻马店、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
通过“十城联创”,驻马店市对山区进行成片造林,对城区公园、游园、街道、水系等进行绿化提升,对乡村进行美丽家园改造,驻马店要实现森林梦、绿色梦、生态梦。2018年10月,驻马店一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举头已觉千山绿”,整个驻马店就好像一个美丽的大游园,为全域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这不就是给全市人民的最好礼物吗?”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自问自答。
说干就干。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驻马店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工作的“重头戏”。随即,我市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邀请了北京绿维文旅、巅峰智业、东方园林和成都来也4家国内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前来开展相关的策划规划工作。不仅如此,遂平、确山等县区也相继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他们坚信:“全域旅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每年春夏之交,遂平县嵖岈山景区便会成为中原大地的焦点。娇艳绚丽的郁金香和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让省内及周边地市众多游客趋之若鹜。素有“华夏盆景”“奇石王国”美誉的嵖岈山,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还有一年到头都看不厌的“四季花海”,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有效扩大和提升了驻马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5年,嵖岈山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
“要把驻马店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一定要先把景区打造好。”副市长何晞说。
以旅游景区的品牌提升拉动全市旅游业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市全面启动了嵖岈山温泉小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老乐山国家5A级、汝南天中山文化园、泌阳白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确保尽快实现创建目标。景区品牌提升的一小步,将有力助推驻马店市旅游业向前发展一大步。
留住老游客、吸引新游客,注重体验是关键。仅2018年前4个月,我市成功策划举办了嵖岈山“过大年回老家·文明旅游看河南”主题推广活动(主会场)暨驻马店市首届旅游年汇节、老乐山2018新春灯会暨民俗文化节和2018“春醒忆老家、踏青赏花季”暨驻马店全国旅游摄影大赛、郁金香文化旅游节、盘古文化旅游节、海棠文化旅游节、渔乐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节会活动,让游客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找到了“老家”的感觉。
一组数据可以窥探这一变化:2010年,驻马店仅有A级景区7家,现在已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8家,不仅数量上翻了好几番,在服务品质上也有“质”的提升,现有旅游星级饭店19家、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3家……驻马店市基本形成的以“奇山、秀水、名寺、圣地”为代表的精品旅游和以“登山、赏花、沐温泉,礼佛、问道、品文化”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产品,成为河南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标杆和典范。
一系列制度和举措极大地释放了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的生机及活力。201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旅游综合收入达225亿元,同比增长21.6%。2018年1月~10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911.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9%和64.42%。游客接待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旅游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跃居全省中游。
依托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花”开天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认识、了解、爱上驻马店,一个宏大的“引凤”计划在我市悄然实施。自2018年起,驻马店市大力实施“引客入驻”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以旅游专列为引擎,撬动国内旅游市场,就是要提高驻马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旅游局局长何新阁告诉记者,不到一个月时间,6趟旅游专列游客就已在驻马店直接消费700多万元。
感谢的背后,凝聚着驻马店市旅游提质工作的深入探索,既注重“面子”又抓实“里子”提升景区品质,再辅之以旅游专列为代表的主题营销,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展示了驻马店“千年古驿站、全国文明城”的旅游品牌形象。
“在发展旅游的路上,如何推动农业发展、助力农民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边思索边行动。”市旅游局局长何新阁说,“我们结合不同地方的资源优势,谋划了诗画赵楼、常庄水乡、橡林院子、水韵鲁湾等乡村旅游品牌。”
平舆县有芝麻种植的传统和优势,在推进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推出了蓝天芝麻小镇,以白芝麻产业发展为特色,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正阳县是“中国花生之都”,正通过建设全国首个特色花生小镇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确山县竹沟镇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正通过竹沟红色小镇建设探索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特色小镇红火的背后,是驻马店市乡村旅游的招牌越擦越亮。目前,驻马店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特色旅游村镇9个。皇家驿站、老乐山生态文化园、上河城文旅商综合体、常庄美丽乡村、花庄房车露营地、角子山(乡村)马术俱乐部等旅游与多业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受到游客热捧。
改革开放40年来,驻马店市旅游产业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竞相发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各种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擦亮了驻马店市旅游产业金字招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驻马店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正乘着旅游业转型发展的东风,在全域旅游的新背景下走出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并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绽放满园芬芳,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受到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驻马店市旅游局供图)
嵖岈山石猴观海。
山清水秀天磨湖。
美丽的宿鸭湖湿地成为天鹅和各种鸟类的天堂。
确山县留庄镇艺术稻田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系列文化旅游节会活动释放出驻马店旅游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景色怡人老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