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伟峰 刘艺 张理洋 文/图
百尊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熟食3万吨的牛肉熟食加工项目已竣工,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兴瑞食品有限公司保鲜冷藏库项目已竣工。
食用菌高科技产业园、食用菌工厂化节能循环两个食用菌产业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食用菌高科技产业园将新建食用菌标准化厂房18.5万㎡,建设生产线12条。
依托“中国肉牛之乡”的金字招牌,一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的夏南牛产业园在这里茁壮成长。
依托全国闻名的“花菇之乡”,不断发展壮大食用菌优势产业,现已建成集食用菌研发、种植、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在县城“六大功能区”之一的现代物流园区的汇融物流项目,建筑规模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物流仓储区、电子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交易区、矿产建材交易区、食品商贸区、汽摩配维修区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已建成16万平方米。
眼下的泌阳,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产业优势更加突显,城市更加靓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金凤园。
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建设。把产业集聚区列入“六大功能区、两大开发带”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坚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县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同步进行,无缝对接。
推进设施建设融合。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产业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眼下的泌阳县产业集聚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建成区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三纵五横”主干道与县城互联互融,县城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互通共用,县城区102路、104路公交线路覆盖产业集聚区,实现了产城互融共生、良性发展。
推进服务功能融合。在产业集聚区东侧规划建设了商务中心区,南侧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现代物流园区。配套建设了商业服务综合体,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商贸、物流、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
通过产业的集聚发展,泌阳县产业集区入驻企业达178家。拥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百高企业3家,市级以上骨干企业35家,上市公司3家,孕育催生出恒都食品、亿龙食品、中云创光电、铭普光电等一大批享誉河南、叫响全国的品牌企业,初步建成全国闻名的夏南牛肉制品生产基地、食用菌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光电产品制造基地。
三产融合 全面提升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在杨家集镇郭庄村,50名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都能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分红2000元。这是村党群服务社与大地菌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集体经济的一种模式。
通过充分论证和评估,服务社以争取到的15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注入大地菌业有限公司,用于基地的升级改造及扩大再生产,依托该产业带贫示范基地,无偿向贫困户传授技术,安排贫困户承包大棚、就业。
在大地菌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村年香菇种植500万袋以上,全村创收可达1500万元,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产业直投,贫困户脱贫,村里集体受益,基地得到发展。
县食用菌龙头企业亿龙食品和雨露菌业在政府的金融助推下,流转贫困户土地发展基地式种植,免费向贫困户提供培育好的菌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免费服务,并保价回收,所得利润企业得30%、贫困户得70%,实现贫困对象就业零距离、成本零投入、收益零风险,带动了12422户24750人。
采取政策驱动、金融助推、企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带动、合作租赁经营等模式,泌阳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引导贫困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种植。眼下,已发展规模食用菌产业园和基地35个,食用菌种植达2.7亿袋。
在做大做强夏南牛产业“一把手工程”中,泌阳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凡乡镇、局委引进、扶持新建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夏南牛养殖企业,按工业项目对待,其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招商引资任务。新建存栏1万头以上的夏南牛养殖企业,享受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规定的夏南牛养殖企业,享受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土地租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
大力推进传统种植业粮改饲。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玉米价格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立足于服务夏南牛产业发展,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走粮改饲路子,大力发展青贮玉米。2017年全县粮改饲面积6万亩,全株青贮玉米18万吨,每亩增加收入300元,实现了肉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增效。
至目前,泌阳县已建成夏南牛规模养殖场183个,培育夏南牛养殖示范村100个,夏南牛存栏达到36万头。
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和夏南牛存栏的不断增加,孕育的是一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从中恒集团落户泌阳发展到形成全链条产业,发展到国外活牛、冰鲜肉直接通过郑州海关进入泌阳,是夏南牛撬动了泌阳的牛产业。
在完善城市规划布局中,泌阳县及早编制完成占地3000亩的现代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以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物流产业。目前,投资15亿元的汇融物流和投资3亿元的新邦物流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汇融物流项目建设有物流仓储区、电子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交易区、矿产建材交易区、食品商贸区、汽摩配维修区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已建成1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互联网+”网上电子商务销售业务,泌阳县实现了由食用菌产业集散地向出口基地的转变。其中,河南亿健食品有限公司主动转型升级,以香菇脆片为主打产品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推广销售窗口,带动线上线下销量显著提升。相继开发出的香菇菌棒、香菇粉、香菇脆、香菇醋等32个系列产品80%出口国外。
目前,泌阳县有110家企业开展“互联网+”网上电子商务销售业务。今年初以来,全县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35.53亿元、网络零售额 9.7亿元,带动就业4000多人。泌阳花菇、夏南牛等名优特色产品、地理性标志产品搭乘网络快车销往全国。
三产的深入融合,培育壮大了优势产业,推动了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了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助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2017年,泌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居全省第35位,5年提升了37个位次。
突出重点 体现特色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30组“夏南牛号”高铁经京广线、京沪线、沪广线,覆盖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西南地区在内的大半个中国。通过高铁列车内全冠名广告宣传策略,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夏南牛和恒都牛肉品牌。
在“夏南牛”品种的诞生地泌阳县,占地40亩、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的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夏南牛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活畜电子交易、产品期货交易为一体的高规格、高起点、高标准的工程研发中心正在全力推进。
依托中恒集团,投资45亿元建成了2个存栏2万头亚洲单体最大的肉牛规模养殖场、年屠宰分割15万头肉牛生产线和牛血加工项目。通过招大引强,夏南牛产业园引资达30亿元。眼下,泌阳县已把夏南牛产业打造成集科技研发、养殖基地、屠宰分割、产品深加工、冷贮、销售、有机肥生产等为一体的全链条生产线。
从叫响“夏南牛”品牌,到有自己的科研开发团队,到全产业链深加工,在夏南牛产业方面泌阳县已实现了夏南牛由中国第一肉牛品种到第一肉牛品牌的转变。
2006年9月,“泌阳花菇”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08年,由泌阳县制定的“泌阳花菇”生产标准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评审并被确定为国家标准。2014年,“泌阳花菇”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名优特农产品并入编名录。
利用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永居技术前沿,勤劳、智慧的泌阳人民从单一秋栽发展到常年生产、四季有菇,从小作坊到规模化种植,并创造出了适合我国北方环境气候条件的“大袋小棚立体”香菇种植“泌阳模式”,被称为中国袋料香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为培育龙头企业,泌阳县投资30亿元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占地56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建成亿元以上项目3个,在建项目5个,培育了亿健食品、泌花食品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泌阳县全县食用菌计划种植将达到2.7亿袋,年产鲜品37万吨。已拥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科技部“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食用菌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香菇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珍稀食用菌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科技研发和培训机构。现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80多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6项、专有技术28项、新产品发明12项,农业新技术推广率在85%以上。经充分对接,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工作站落户泌阳。
今年7月份,总投资3亿元、占地460亩的嘉沁农业食用菌工厂化节能循环项目和总投资6.5亿元、占地470亩的食用菌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再次落户泌阳。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泌阳县已发展各类食用菌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年可加工食用菌干鲜品10多万吨,6大系列30多个品种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食用菌集群产值达到5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
泌阳县食用菌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食用菌产业集群再一次跨越发展。
亿健食品分拣车间。
铭普电子生产车间。
恒都食品肉牛分割生产线。
赛牛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