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2月0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此心安处 幸福西平

发布时间:2018-12-05 08:45:29  

丁振 刘贵学 佟丽 /

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2个试点中唯一的农村试点县和全省基层平安创建工作试点县,近年来,西平县创新社会治理,把专项治理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结合起来,全县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信访案件逐年递减,先后被授予“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全省唯一无赴京集访县”等荣誉称号。

2018年上半年,西平全县群众安全感调查在全省排名第23位,较2017年底上升了10个位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

 lim181278.jpg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在西平召开。

 lim181277.jpg

开展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lim181276.jpg

加强治安巡防提高民众安全感满意度。

凝聚扫黑除恶的磅礴力量剑指邪恶朗乾坤

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西平县提升站位,强化领导,坚持以线索摸排为基础,以打击整治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依法“亮剑”,重拳出击,一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至目前,全县共破获涉黑涉恶案件131起,刑事拘留涉黑涉恶人员316名,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8个,抓获涉黑涉恶团伙成员137名。

为加强领导,西平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和县四个班子分管领导、公检法“三长”任副组长,政法委、纪委监察委、组织、宣传、公检法等部门分管副职和各乡镇(街道)、41个县直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同时,组建扫黑除恶专业队和线索核查等8个专项工作组,并先期拨付100万元专项资金,调配4辆公务用车。

该县举行了全县政法综治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宣传活动,采取领导走访、悬挂横幅、刷写墙体标语等方式,利用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媒介,设立专栏、制作动漫片、播出标语口号等营造宣传声势。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开通互联网举报平台;在乡村、机关单位等重点部位设置793个举报箱,实现了全县全覆盖;从110接警处、监管场所、信访等部门和乡村基层单位中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线索。

该县及时成立了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领导小组,对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保护伞”进行排查;建立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候选人资格联审制度,选好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

同时,该县建立督导常态化机制,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加强对疑难案情及时通报、集体会商,加强线索研判、交办、核查等工作。对专项斗争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履职不到位和对黑恶犯罪发现不及时、整治不彻底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严肃问责。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的心更敞亮

西平县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指导思想,理出了“传承‘枫桥经验’,开展源头治理,高起点设计蓝图、大宣传提高认识,强基础夯实根基、抓重点解决难题,着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工作思路。

该县推出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体系,即围绕一条主线,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主线;明确两个导向,即化解社会矛盾、平和社会心态;建立三级防护,将社会心理服务对象分为一般对象、关注对象和重点对象,建立“红、黄、绿”三色三级防护预警机制;建设四支队伍,即领导队伍、管理队伍、专业团队、志愿者队伍;健全五项机制,即心理教育普及机制、预测预警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和源头预防机制;创新六项载体,即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六进”、“六服务”、“六严控”、“六结合”工作载体。同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并建立了重点人群等6个专业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西平模式”。

20179月,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西平县召开,西平经验在全省推广。2018717,全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在西平县召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在西平县设立了社会心理服务项目示范基地。西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王兴于201888应邀做客人民网演播厅介绍了西平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法治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提出的法治建设新思路、新要求,西平县紧紧围绕创建“法治西平”这一目标,结合西平实际,突出特色,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措施落实,深化依法治县,加快了“法治西平”建设进程,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该县以建设“法治西平”为重点,在全省率先实行公职人员无纸化法律知识考试,实行干部任职述法、向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创建法治乡村、法治社区、法治学校、法治单位、法治企业等;利用法治大篷车,法治大舞台,流动调解庭,法律咨询站以及《平安西平》《法治西平》等微信、微博和手机报新媒体平台,撰写法治文学读物《张调解传奇》《不能没有你》,拍摄法治微电影《牵挂》《五色花》,编写上演法治剧《红石榴》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

同时,该县在县城、乡镇(街道)重点部位建立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橱窗,全方位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蹚出信访新路子

西平县围绕信访问题新态势以及信访人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叠加,建立了“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模式,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小组,并分别建立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五大员”和“评理说事”协会为主体的三级工作平台。

该县在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规范化的心理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聘用专业心理服务人员。

专业心理服务人员根据信访人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等情况,明确了“红、黄、绿”三级评估标准。针对一般信访人,进行“梳理、泄压、引导”,采取“倾听、接纳、共情”的六字工作法。针对关注对象,主要由心理咨询师与信访干部共同参与进行心理矫正,在解决信访问题的同时,化解信访群众的“心结”。针对重点对象,先解决心理问题,再解决现实问题。

两年多来,该县已对2100余名信访人进行了心理服务测评筛查,共排查梳理关注对象198人、重点对象39人,并成功化解缠访闹访老户140人,化解有思想偏执的信访老户30人。

此外,县信访联席会议定期会议,分析研究化解“三跨三分离”和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案件的办法,对需要导入心理干预的信访案件,落实“五个一”包案责任制。

西平县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全县城镇建设征地6000余亩,拆迁67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赴市以上越级上访和规模聚集上访,被省、市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安居乐业西平样板

近年来,西平县始终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作为全县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全县上下形成高位推动、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安居乐业西平样板。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综治工作平台。组织综治中心建设观摩评比和交流推进,对投资大、建设标准高的乡镇、村给予1~5万元补贴。乡镇综治中心在 “六室一中心”基础上,增加平安创建室、社会工作室,形成“17”的工作模式。目前,各乡镇(街道、农场)综治中心办公用房总数达345间,总投资750万元。

创新治安防控方式,提高人防与技防水平。以县公安局和城乡治安巡防大队、乡镇派出所民警、辅警,村干部为主进行治安巡防。加快“天眼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设,强化对各类重点人员及车辆的监控,做到对全县重要目标和重要部位的24小时电子监控全覆盖。进一步调整充实网格管理员,全县1244个村民小组长兼任基础网格长。

该县还发挥“三调联动”优势,建立县、乡、村“三级四层”梯次调处化解网络,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以“评理说事协会”为核心的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路子,全县成立群众自治性“评理说事协会”284个,配备兼职调解员2500多人,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0多起,调成率98%。同时,深入开展“双百工程”干部包户走访活动,切实预防“民转刑”命案发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