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2月03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40年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8-12-03 08:26:37  

钟灵毓秀天中地 绿色惠民幸福城

——改革开放40年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记者 苏建威 通讯员 张自强 邱方 /

 lim18126.jpg

一条条康庄大道贯通九州,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地下通道疏通城市血脉,园林美景随处可见……改革开放40年来,驻马店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经了沧桑巨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市城市建设佳绩不断,连续21次成功承办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竞争力金融服务城市、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优秀城市、中国传奇文化之都等,大大提升了驻马店的知名度、美誉度。至目前,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城镇化率42.39%,成功跻身三线城市行列。

科学规划发展体系

1981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我市编制了至200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随后,我市又制定了《驻马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驻马店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等规范,编制了一大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覆盖率从17%提高到38%。根据城市建设需要,我市编制完成了行政新区5.6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10多个地段及旧城改造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编制的指导下,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近两年来,我市又编制了《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一中心五组团”的战略发展格局,其中市中心城区规划期末将达到191万人、185平方公里的城市规模,与周边遂平、确山、汝南三个县城和宿鸭湖、西部山区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实施联动发展。在总规框架下,我市先后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设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26项专项规划,2018年还将完成地下空间利用、城市街景整治、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15项专项规划。围绕中心城区发展,我市规划布局了新城片区、老城片区、高铁片区、练江片区、关王庙片区、开源片区、东风片区、南海片区8个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各片区分别承担相应的城市功能。2018年,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我市正在筹备开展全国首家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依托驻马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深厚的农业产业化基础,高标准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改革开放前,我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缺失,城市功能落后,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干道只有2条约10公里长,其他各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之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一轮又一轮高潮迭起的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汝河大道、练江大道、中华大道、解放大道、交通路、文化路、雪松大道、置地大道、通达路、开源大道、洪河大道和蔡州大道、中原大道、驿城大道、前进大道、乐山大道、文明大道、天中山大道、铜山大道等形成了811横的城市交通网络。2017年以来,中心城区重点实施了12条组团连通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组团发展,以遂平、确山和汝南三个县城及宿鸭湖、西部山区为支点的“一中心五组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先后完成65条断头路打通、42条主次干道升级改造、940多条背街小巷整治,主次干道通车总里程达380公里,道路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3平方米;实施了薄山和板桥水库引水、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第四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47座,新建、改造公厕294座,环卫设施保有率有较大提高。科学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市图书馆、博物馆、气象科普馆、群艺馆、体育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先后建成投用,市科技馆、新青少年宫、杨靖宇纪念馆、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规划建设了皇家驿站片区、火车站片区、小清河片区、职教园区等七大功能片区,引进有实力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城市品位明显提高。2018年度市中心城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年计划实施项目460个,计划完成投资311.16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84个,累计完成投资152.44亿元,全面超过2017年全年完成投资量。

园林绿化实现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的推进下,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公园、游园从无到有,标准逐步提升,实现了质的飞跃;绿化达标道路、街头游园从无到有,分别达到40条和53座;市级以上绿化达标单位、庭院达到131个,主要街道拆墙透绿达80%;绿地面积达到130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500公顷,2006年我市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011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6年以来,市中心城区加快绿廊、绿带、绿网规划建设,构建“四横三纵、六楔两带”的绿地系统结构网络,按照居民出行“300见绿、500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为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加快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小清河、练江河、开源河等景观公园和驿城大道、开源大道等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积极打造小清河、开源河、练江河北支及练江河4条横向生态廊道,同时在河道两侧布置多样化的绿化空间,为市民提供魅力的开放空间和游憩场所。2017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展以来,重点实施城市生态配水和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对朱氏河、开源河、黄酉河等6条河流进行了集中整治,新建3个水生态公园,对城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实施园林绿化项目58个,对32个公园、游园和48条主次干道实施绿化提升改造,新增绿化面积900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率达到3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分别超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5.7个百分点和2.5平方米。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以“绿化、美化、亮化”为目标,深入持久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变化。特别是2005年以来,市中心城区先后打响了“城市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门前“三包”、“六城联创”等一个个重大战役,城市管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坚持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以创促建、以创促管。购置环卫机械设备1097台,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对市中心城区13个集贸市场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对38个城中村、1100个小区楼院和城乡接合部进行了综合整治。出台了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文明交通、门前“三包”等管理办法,以沿街单位为点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分包主次干道为线实行路长责任制,以行政区域为面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市、区、办事处、社区、网格的职责,建立了精细化、全覆盖的管理机制。2018年,我市经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园林绿化管理条例》相继正式实施,市中心城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市场化管理等途径,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和市场化,城市交通管理和日常保洁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针对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等热点问题,组织实施了市中心城区34所中小学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与全国34个城市“公交一卡通”,被确定为创建“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坚持彰显特色、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美丽驻马店,深入开展夜市摊点环境卫生攻坚、城中村环境卫生攻坚、户旱厕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户外广告整治、城镇医疗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以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先后组织67次联合执法,规范9084家小食品店、小餐饮店,清理转移废品收购站点201户,改造近万个户旱厕。通过一系列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整体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都有了质的提升,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外地宾客的广泛赞誉。

按照驻马店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50%,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成为中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lim18127.jpg

俯瞰驿城。

 lim18124.jpg

开源河畔。

 lim18129.jpg

高铁新城。

 lim181210.jpg

晨曲。

 lim18121.jpg

洒水车市区不间断作业。

 lim18122.jpg

道路快速维修。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