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吕廷新)为深入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近期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围绕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切实打造“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次办妥”的政务服务品牌体系,推动一次办妥改革落到实处。目前,该中心已对336项一次办妥事项全部实行了容缺服务机制。
市行政服务中心合理优化大厅布局,在门口显著位置设置了办事指引图和电子显示屏,做到了窗口工作台面整齐划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设置专门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自助办理区域,配备专人现场辅导企业和群众学习运用全程电子化系统,实现工商登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印制并摆放窗口服务指南和一次办妥明白联系卡等,设置了供办事群众等候休息的区域,努力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免费提供文印、传真、饮水、查询等服务,设置了治安室、卫生间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大厅门前规划了停车位,提供免费停车等服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全市各级实体政务大厅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推行统一装修、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构建高效的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市行政服务中心对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类事项(如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医保社保、婚姻登记、公安户籍和出入境管理等),推行节假日轮班服务模式,并要求各县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辟24小时自助服务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整合网格化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站等资源,对便民服务事项实行综合受理,做到社区居民15分钟内就近办理,实现同城通办、多点可办。
市政府、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组织帮办队伍,免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服务。市行政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受理项目申请后,由帮办人员通过综合受理系统将申请资料传送至相关职能部门,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领取、送达审批结果,并负责审批中相关事项的衔接协调。对不能通过网络传输的事项,申请单位将材料准备齐全后,可以委托帮办人员办理申请、材料递送和领取、送达审批结果,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办理审批相关事宜。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在市行政服务大厅免费为办事群众提供帮办服务。所有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应根据自愿原则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审批结果的邮政速递“送达到付”服务。同时,鼓励各部门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审批结果的双向寄递。
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商事登记类、建设投资类、企业政策类等事项设置专门咨询辅导区,由部门业务骨干承担辅导任务,走出窗口,对申请人进行面对面辅导,答疑解惑。在投资项目上,对还没有完全具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条件、未供地前就进入审批程序的,各审批部门先不出具正式审批文件,只出具注有“模拟”字样的模拟审批文件,待土地出让手续完成并达到法定条件后,再出具正式审批文件。对申请材料主件齐全、基本审批条件具备,但非关键性申报材料或手续有欠缺或瑕疵的,由项目单位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补齐完备,相关部门按照容缺审批制度先行受理、办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