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遂平县,全县上下砥砺奋进脱贫攻坚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数千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扶贫帮困、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开花结果”……全县脱贫“摘帽”正紧张有序地推进。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遂平县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社会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攻城拔寨。
1. 提升政治站位 夯实攻坚责任
遂平县现有贫困村27个,贫困人口7160户14103人,贫困发生率2.8%。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确保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县委、县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县干部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责任如山,责任如令。
“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关乎全面小康的第一民生工程,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大会战,确保全面小康道路上不漏掉一户、不落下一人。”县委书记何冬说。
深化认识,精准谋划。遂平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摆上首要位置,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推进。目前,该县已召开17次县委常委(扩大)会议、7次政府常务会议、15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11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谋划制定《遂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遂平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统筹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夯实责任,凝聚合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等文件,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乡村的包干责任,部门的协调责任,驻村人员的帮扶责任和督查巡察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和县直部门11类责任主体的143项责任清单。切实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工作落实的监督管理,积极整合“三支力量”(县脱贫攻坚督查巡察组、县纪委监察委、县督查局),不间断进行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三单整改”(整改通知单、督办通知单、销号通知单),并运用“三色督查”(黄、橙、红三色督查令)推进整改落实,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至目前,县督查局共下发脱贫攻坚督查通报12期,通报工作不力单位56家、人员82人次;县纪委监察委共下发脱贫攻坚专题通报17期,通报批评34家单位、76人,警示约谈、诫勉谈话26人,免职2人,党纪政务处分14人。
完善机制,扎实推进。为真正把脱贫攻坚做细做实,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带头示范机制、战区推进机制等,至目前,全县已成立了六大战区,组建了八个专业推进组,建立了1.4万人的基层网格员队伍,把全县11.6万户农户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
2. 把握精准原则 全面落实政策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打动人的还是实打实的政策和心贴心的诚意。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实行“三保两免一签约一救助”健康扶贫政策,做到贫困家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费由财政出资缴纳,实行在县内就医免报销起付线、免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并实行签约医生、医疗救助等政策对贫困家庭全覆盖,最大限度地防止“一人得病,全家致贫”。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在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募集教育扶贫圆梦基金1100万元,对新考上和已在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5000元。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认真落实《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民政兜底脱贫实施方案》,做好农村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对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和救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全面落实危房改造政策。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行动,对新排查出的485户C级和D级危房进行改造;对新排查出的1200多户A级和B级危房全部进行了修缮。
全面落实安全饮水政策。今年预算资金3531万元,把全县27个未通自来水的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个)全部列入建设计划。目前,列入建设计划的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县农村居民将实现自来水全覆盖。
全面落实电力扶贫政策。全县48个贫困村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今年利用批复资金1114.1万元对11个非贫困村实施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入北京首创集团实施了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收运一体化项目,建立县、乡、村三级环卫体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加快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已按照河南省建设标准完成6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贫困村25个),计划到今年底前完成10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48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到2019年5月底前完成全县所有乡村两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完善配套设施任务。
全面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建立了2018年脱贫攻坚项目库,评审入库项目398个。2018年实施项目337个,其中基础设施类140个、公共服务类132个、产业扶贫类64个、其他1个,至目前大部分已竣工。
3. 打好攻坚硬仗 推动工作落实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遂平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出台了《遂平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意见》《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规划》等,紧紧围绕食品加工、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着力实施7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带动。依托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积极与克明面业、思念食品、一加一面粉、大众粮油、正康粮油等龙头企业对接,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116个,建成基地面积17.6万亩,有效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实现增收,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依托名品彩叶苗木、容大蔬菜、杰美葡萄、益农丰达、鸿壹香椿、文城香菇等特色种植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种植、就近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已流转土地3.47万亩,涉及贫困户145户、土地655.1亩,带动37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旅游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嵖岈山国家5A级风景区、温泉小镇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或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实现增收。目前,嵖岈山旅游集团、友利公司及农家宾馆、农家乐等吸纳贫困人口灵活就业363人,带动226户贫困户流转土地978亩,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电子商务带动。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来村网等,建立电商扶贫网点28个,带动贫困户就业118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来村网采取“互联网+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带动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和销售,与11个乡镇26家合作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辐射带动贫困对象脱贫致富。光伏产业带动。县财政筹资7344万元在36个贫困村建立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受益贫困户3121户8980人。扶贫车间带动。利用郑州裕农商贸、玉山悦宏箱包、伊腾服饰、领鑫农业等扶贫车间和扶贫加工点,带动234户贫困户增收,预期户均受益2500元。特色养殖产业带动。依托暖洋洋禽蛋公司、兴阳养殖场、范永强养殖场、绿源养殖场、天悦生态养殖合作社等养殖企业,采取合作代养、就近务工等帮扶模式,带动20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突出抓好就业扶贫。目前,通过县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转移177人,扶持自主创业66人,乡村产业就地吸纳和居家灵活就业2343人,劳务协作对外输出224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2307人(巡河员161人、护林员360人、公路养护员222人、乡村保洁员1564人),已累计实现转移就业7140人,就业率达92%。制定了《遂平县支持贫困劳动力向县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转移就业奖补方案》,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在县产业集聚区务工的优秀职工和促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好的乡镇、村(居委会),对每名优秀职工奖励3000元,每个先进村(居委会)奖励2万元,促进了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
突出抓好金融扶贫。认真落实《遂平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等文件,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至目前,全县累计设立风险补偿金3200万元,贴息资金1661.7万元、已贴息资金945.33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4764.5万元,惠及贫困户5138户,覆盖率52.3%;2018年拟脱贫户实现了金融扶贫全覆盖。
突出抓好生态扶贫。加快实施生态护林扶贫,结合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动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围村林管护社会化运营。县财政投入创森资金4500万元,采取与苗木企业合作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依托名品彩叶等苗木基地,提供苗木嫁接、管理等就业岗位,有效带动164户贫困户310人实现稳定脱贫。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如今,遂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正朝着脱贫“摘帽”的伟大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披荆斩棘,大步向前,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谱写更加华美的乐章。
受表彰的脱贫攻坚先进代表。
县委书记何冬(左三)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县委副书记、县长侯蕴(左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就业扶贫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