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丹丹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追求幸福奔小康,不仅是健全人全力以赴的目标,也是残疾人心底里的渴望。贫困是制约广大残疾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障碍,脱贫解困是贫困残疾人及其亲属最大的期盼。由于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贫困残疾人已成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人群,是困难群体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要精准施策。
要培育多元扶贫主体。贫困残疾人脱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扶贫治理格局,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各施所长、协同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队伍要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真诚真心为残疾人服务,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社会各界要献出关爱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共同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要制定精准帮扶措施。“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要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采取个性化的扶贫方式,根据贫困残疾人各自特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针对他们的具体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拿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办法,下足绣花的功夫,避免扶贫工作千篇一律、大水漫灌,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不断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水平。
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氛围,让广大残疾人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释放残疾人自身的潜力与活力,鼓励广大残疾人保持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切实提高自身“造血”能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劳动实现美好梦想,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