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丹丹
近期,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引发社会对公交安全的持续关注。加装防护栏、开展心理疏导、设置委屈奖……目前,南京、北京、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的公交部门,纷纷出招防“车闹”。
站点候车、到站下车,准时乘车、按票就坐……这些是规则,更是公序,是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这样的规则、秩序普遍遵守。然而,此前媒体报道的阻停高铁、高铁霸座、景区刻字等事件无不反映出一些人规则意识的淡漠。事实上,他们以无视规则为自己提供便利、满足个人利益,但伤害的却是公共秩序,也往往正是这样无视规则的任性行为,无形中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比如,红灯停、绿灯行是人人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但个别人为了图一时之快,一闯而过。当有人对闯红灯的行为效仿,个体的违规演变为集体行为的失范,造成的结果就是路口经常堵成一团,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影响社会秩序,规则文明标注社会文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久营造。而个体文明习惯的养成除了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更需要内在的道德自觉。遵守各类公共场合的规则和秩序是我们身为公民的义务,我们要用制度和法律彰显规则的刚性,也要加强培育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让规则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