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水城乍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
但,对汝南而言,这40年却留下太多辉煌的印记:
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新能源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梁祝之乡、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一个个国家级、省级金字招牌纷纷被汝南揽入怀中,成为汝南这个千年古县的崭新名片。
蝶变,就发生在1978年至今40年间。
镜头一
9月5日上午,在汝南县产业集聚区立马电动车展示厅,一辆挂有豫QAG576的电动车吸引了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的目光。县委书记彭宾昌介绍,这辆车是河南立马公司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是河南省第一辆挂牌的电动车。目前,汝南县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共有电动车整车生产和配套企业61家,年整车生产能力260万辆,配套300万辆。
镜头二
10月19日,在罗店镇李岗村,前来参加2018年省重点民生实事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公厕建设工作推进会的人员,对眼前干净整洁的村庄一边啧啧赞叹,一边拿起手机不停地拍照。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军民向前来观摩的全省53个市、县区代表介绍,汝南县已投入资金近5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已改建厕所1.1万户,所用惠洁牌管材全部是县产业集聚区金鹏管道公司生产的。
镜头三
11月2日,在汝南县锦玉麦草画公司,一幅表现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麦草画令前来采访的农民日报社记者赞叹不已。公司负责人说,这里农民制作的汝南麦草画远销国内外,其工艺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
数据显示: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6.1亿元,是1978年的111倍,年均增长14.2%;财政收入达到7.0819亿元,是1978年的35倍,年均增长9.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1亿元,是1978年的1635倍,年均增长2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3.3亿元,是1978年的173倍,年均增长14.1%。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40年改革开放,既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86万天中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众志成城,戮力同心,书写出跨世纪的宏伟篇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南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跟着党中央的令旗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发展的高质量,阔步迈进新时代。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
汝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抓住战略发展机遇,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建材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1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先后获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省百亿产业集群30强”、“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143家,其中新能源电动车企业61家,新型建材企业22家,健康食品和运动产品企业12家,其他企业48家,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县上下强力推进“两城两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天中文化旅游名城”、“湖滨生态水域新城”、“新能源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众志成城打好三大攻坚战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汝南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笃定滚石上山的坚强意志,鼓足破关夺隘的勇猛气概,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动员全县上下背水一战,决胜脱贫攻坚。2017年完成3330户、13581人的脱贫任务,累计脱贫5.8万多人,全县102个贫困村已退出66个;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核查中位居全省第三。
在污染防治攻坚中,汝南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攻坚行动。连续两年均圆满完成市定目标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县区,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奖金280万元,并多次获得生态补偿金。2017年,全县优良天数285天,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3%,均获全市综合排名第二位的好成绩。
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汝南县牢牢守住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的底线,积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分项制订方案进行整改。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三亲自工作法”为抓手,推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落实,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实施“百城提质工程”
扮靓“江北水城”
突出“古城、名寺、水生态”的城市定位,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实施湖滨新区、产业集聚区、古城保护区、旅游功能区联动发展,同河南省水投集团合作,采用3P模式融资12.6亿元,对“五河七公园”(五河即北汝河、新汝河、南护城河、梁河、祝河,七公园即市民文化公园、滨河体育公园、龙亭公园、西湖公园、东湖公园、南海禅寺湿地公园和天中山文化园)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实现全城水系连通、生态治理、景观打造。按照“一河一景、一段一文”、传承历史文脉、实施城市“双修”的要求,分段打造滨水景观,形成“水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 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滨水休闲空间。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
民生实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汝南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抓好民生改善,确保各类民生支出逐年递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7年投资2.52亿元,修建幼儿园、中小学246所,为112所学校修建了通校道路,为178所学校购置了设备仪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县公共卫生综合楼、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县中医院病房楼,建成7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72.9万份,电子档案72万份,建档率分别为80.96%、79.96%。免费开展“两筛”17641人,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就业保障更加有力,扎实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人数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注重道德建设,打造文明之城。近年来,汝南县以“文明汝南”建设为总统领,以建设“道德高地”、打造“好人之城”、“五进三评一考核”为总抓手,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县树立了一大批新时代身边好人,先后有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人成功入选“河南好人榜”,1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12人荣获“驻马店好人”称号,70多人被评为“汝南好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村庄景色美 田园留乡愁
曾经“环境脏乱差,垃圾靠风刮”的农村,如今在汝南已不复存在,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四美”乡村建设,汝南县乡村处处绽放异彩。
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资金1.2亿元开展村庄“五无一规范”整治和贫困户家庭“五净一规范”活动;投资3900万元与新安洁合作,实施覆盖267个村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采取“公交站点式农村生活垃圾直运模式”,构建定时发车、定点收运、自由上下、终点导向的生态闭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及时清扫、及时运输、及时处置”。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厕所革命”,投资新建、改建公共卫生厕所210座;积极与惠洁公司合作,采取企业支持、群众自愿、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建”模式,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万多户,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10月19日,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乡镇公厕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与会人员在实地观摩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发展高质量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南县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历“淬火”,祛除了“杂质”,锻炼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中,立非凡之志、尽非凡之力、下非凡之功,推动汝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树四面红旗创标兵村”评选活动,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每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给予村干部每月200元~300元工作报酬和解决乡镇事业编制奖励。目前,已累计评选出127个“红旗村”、5个“标兵村”,5名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事业工作岗位,增强了基层岗位的吸引力。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开展“正风肃纪”集中行动,成立全县重点工作和纪律作风督查委员会,紧盯不落实的事,问责不落实的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86万汝南人民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过硬的作风、奋斗的精神、一流的业绩,奋力谱写高质量跨越新篇章,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出天中儿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