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0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车记

发布时间:2018-10-16 09:02:43  

 陈强州

1979年8月,我毕业分配到一所离家有五六公里的乡村小学当了教师。然而,初涉教坛的欣喜,很快被每天两个来回从家里到学校乡间小路步行的辛苦所淹没。坑坑洼洼的田垄亲吻着我稚嫩的脚步,“我从垄上走过,胸中充满秋色”的浪漫早已荡然无存。能有一辆自行车,减轻在田间小路上奔波的疲倦,便成了我最大的奢望。可是,那时家里几亩薄田的收入,连维持家庭基本开支都不够,有些年份,交了公粮和提留款,甚至还会出现负数。我每月虽然有十几块钱的工资,但要想买一辆当时200多元的自行车谈何容易!况且那时的自行车供应也是有限的。要买“凤凰”“飞鸽”“永久”等名牌自行车还需要凭票供应,像我一介小民,哪里能弄到一个紧俏的自行车供应指标。每每放学回家,妻子看到我疲惫的样子,甚是心疼,但又爱莫能助。思来想去,妻子最后决定,就是贷款也要为我买一辆自行车。好在那时贷款手续简便,没几天我们就拿到了150元贷款。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就急忙赶到乡里搭班车去县城买自行车。我们住在乡下,赶到乡里车站时,每天两班的上午班车已经开走,等我们坐上下午的班车到达县城时,已很晚了。在寥寥无几的几家出售自行车的商店里,我们选择了一辆飞鹰牌28型自行车。妻子说:“这是我们省的名牌,挺适合你的。”言外之意,一个乡下教师,能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有这样还算时髦的交通工具就已经不错了,别再想那些“国字号”名牌了。不知是骑车技术不过关,还是简易乡村公路不平坦,等我带着妻子骑到家时,天已黑得看不见人了。可我早已把30公里的劳累丢到九霄云外,用买来的专用缠皮把自行车大梁、三角架、前后叉,还有货架缠得严严实实,生怕日后碰掉一块儿漆影响“飞鹰”的美丽。妻子端上晚饭,看到我的佳作,认真地说:“从今天开始,节衣缩食还贷款吧!”

1994年8月,我调到乡中心学校任教,伴随我十几年的飞鹰自行车也已满身疲惫。虽然从家里到学校有了铺上砖渣的公路,但“飞鹰”苍老的吱吱声和全身的摇晃告诉我,它已不能再胜任我的重任。那时,我们也从村里搬到了镇上。有了改革开放政策,做生意不再是投机倒把,妻子开始正大光明地在街上摆摊做生意。我的工资也涨到了每月300多元,生活水平也步步升高,自行车的用处也逐渐失去。偶尔出门,“飞鹰”骑出去也很没面子,妻子很新潮地说:“买一辆摩托车吧,少受一点儿累。”当我们从罗山县城骑回一辆“金城100”红色摩托车时,全校师生都围着看个不停,搞不懂这个家伙为何有那么大威力,跑得比自行车还快。此后,便有同事甚至是领导不顾砖渣路上扬起的尘土,好酒好菜相待,缠着我教他们骑摩托车,着实让我风光了好一阵子。

2015年,我上班已36年,镇上到各个村的砖渣路也在那几年被村村通工程改造成了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面。有了方便的交通条件,加上党的惠农好政策,富裕起来的乡邻们都买了小轿车。那个眼气劲儿时时吞噬着我的心,又和妻子商量:“咱也买一辆吧,也不能太落伍了。”妻子说了一句:“有钱买,你会开吗?”呛得我无话可说。想想也是,人过三十不学艺,我这把年纪就算了吧。孩子们看我不开心,就鼓励我去考驾照。为了实现拥有小车的梦想,52岁的我也是拼了,使出洪荒之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刻苦训练顺利拿到了驾照。9月,我们便去市里汽车城看车。在琳琅满目的汽车城里,我们看中了一款时尚且实用的北京汽车。妻子毫不犹豫地用信用卡刷了订金,那底气显露着小家庭经济的宽裕和充实。等到10月1日,我开着新车奔驰在已成为省级道路的柏油路上时,竟然没有人注意我开的是新车。到了家门口,我故意按了几声喇叭,想在邻居面前显摆显摆,没想到这个十几万元的东西,竟然没有当年买回自行车、摩托车时那样招人羡慕的情景,倒是妻子走出来冲我喊:“按什么按,谁还稀罕你那小车,人家都已经开始换新能源的了。”

我的换车历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一起走过的。从自行车开始,到摩托车,再到小轿车,这档次的逐步提高,不正是改革开放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不断增长的红利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