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梅营”红薯,将红薯收获并在储藏库储存一冬后,等到第二年春天再开始对外销售,这是正阳县政协委员、真阳镇乐堂村民兵连连长叶启营采取银行储蓄经营的模式获利颇丰。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红薯大王”。
近日,笔者在乐堂村外的田间看到,叶启营正带领近百名村民收获红薯。据叶启营介绍,他从1995年开始种植并研究红薯,当年与中国农民大学联手共建河南省第一家以红薯专业为主的绿色作物研究所,承包科研基地300亩创办了红薯特希优品种繁育研究中心,先后成功研究繁育出“梅营1号~12号”红薯新品种12个,引进推广世界各地“七彩红薯”60多种,在中心基地创建了“红薯世博园”,深受当地群众称赞。后来,全村380名村民跟随叶启营种起“梅营”红薯4480亩,并成立了正阳县梅营红薯专业合作社。
自从乐堂村村民有了种植红薯的习惯,红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梅营”品牌叫响全国。该村被河南省政府授予“一村一品”引智富民红薯特色专业村称号,正阳县梅营红薯专业合作社被国家、省、市、县评为四级先进示范农民合作社,叶启营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被增选为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
为解决农民越冬储存红薯容易冻烂的难题,叶启营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18个保鲜储藏库。在经营上,他运用银行思维,让“利”给社员,社员免费“存取”,“存”薯自愿,“取”薯自由。社员把秋季生产的红薯“存”入储藏库,等到第二年春天价高时再把红薯“取”出来卖,赚差价。社员不仅可以“存”薯“取”薯,还可以“存”薯“贷”种苗、“贷”现金、“贷”粉条。红薯通过合作社实现储薯增值,社员亲切地称保鲜储藏库为“红薯银行”。
“2017年,俺家年前存入‘红薯银行’的红薯,春节一过就卖了个好价钱,靠保鲜储存,多收入2万多元呢!”在地里收获红薯的社员叶启平高兴地对笔者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叶启平之所以这么乐观,缘于他尝到了红薯巧打时间差上市带来的甜头。2017年,叶启平种红薯10亩,收获红薯2万多公斤,他把红薯存到“红薯银行”,延迟到2018年春节后开始卖,一直能卖到三四月份现在。现在,叶启平打算把收获的12亩红薯全部存入合作社“红薯银行”。
“梅营”创新妙招多,观念一转巧赚钱。叶启营创办的“红薯银行”,每年可为社员群众增加收入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