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0月0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起当年的育新餐馆

发布时间:2018-10-08 08:00:00  

□刘运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营食堂还是主流,在市区解放大道与建新街交叉口往东方向路南,有一家育新餐馆。其主营炒菜、面食,面食中,尤其油酥火烧和鸡汤馄饨令人难忘。

打火烧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精壮男子,头发浓密,脸色黝黑,身材中等,胸前挂一围裙,俩胳膊上戴有袖头,上面沾有油渍和面,年长月久,白色的布看上去是以灰为主色调了。这个人脾气很好,排队的人再多,他也不急,每做一个火烧,都把每个工序走完。拽面、擀成长条、用刷子抹油、卷起、立起来压扁、再擀成椭圆形、撒上芝麻、在烧热的铁板上刷油、用面杖将火烧坯挑起摊到火炉上刚刷过油的铁板上,他一丝不苟。铁板下装有滑轮,下有轨道,一端装有拉手,能推拉滑动,便于从上面掌控炉火,添煤时推开,添完煤拉回烘烤。铁板上能同时放四个火烧。这人在紧张制作火烧的同时,还要不时地翻挪铁板上的火烧,使其均匀受热,防止有的部位焦糊,有的却半生不熟。烤好一个或几个,用铲子铲起,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按住,放到柳条筐里,含笑告知排在前面的食客:“您的俩哈,拿好!还剩一个,后面的等下,别急。那个大娘,您过来,跟这个小伙子站一起,别等时间长了,累住了。”在这中间,在每个工序的间歇,他手拿面杖在案板上前后快速敲击,击打出节奏感很强的声响,悦耳动听。见过铁匠打铁时掌钳的在抡大锤的大力夯锤铁件时,洋洋自得地用自己的小锤敲击铁砧时的样子吧,节奏感、动感、美感都能让人沉醉。陈学昭在《工作是美丽的》中说,劳动是美丽、令人沉醉的;王蒙在《在伊犁》中说,劳动是创造的艺术。看着打火烧的这个人,干着说着笑着招呼着来客,星月流水般欢快自如,那就是一种享受。排队的人听着看着想着闻着火烧的扑鼻香气,枯燥得以化解,不知不觉就到了跟前,在他“好嘞,你拿好嘞”的关照声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火烧。那时,还没有塑料袋,也没有现在的食盘,就用一张纸叠一下夹住火烧到餐厅里吃。火烧又烫得很,左右手替换着拿,小口咬着吃,咬多了烫嘴。待凉一会儿,揪住火烧的一边,能一圈一圈地把整个火烧掂起,与现今的盘丝饼相似。但味道要好吃很多,一口下去又香又酥,浑身松驰!

打火烧是在餐馆里面的院子里,想必不是餐馆的正式餐饮项目,这位打火烧者也一定是餐馆的在编正式职工。很可能是他掏钱租的地方,那时还没有租的概念,这是所谓的花钱买个地方经营吧。私营者还处于在角落旮旯里躲闪阶段,这从他们谦卑的热情中就能感受到。那时国营单位的服务人员还是居高临下面对“痒者自来”的顾客。他的热情也就显得异类,猛一下,也叫人不自在。

多年之后,我在市区白桥路住的时侯,路边开餐馆的师傅周强,形象跟育新餐馆打火烧的很像。有天在此酒后思绪跳跃说起此事,问他可曾在某某地方打过油酥火烧?他说:“没有!”我心里认定是他,却遭到否决也未免落寞,就说:“反正跟你可像!”

育新餐馆的正房是两间顾客用餐的地方,角落里设有柜台,收钱卖票,凭票就餐。灶间在院内。买到火烧,就到正厅找个位置坐下,再买碗馄饨。“馄饨”二字在郑州上学时见过,出二七广场往南德化街北头路东,有家蔡记馄饨,一碗两角钱,但吃不起。恍惚间,也感觉这名字不好听,馄饨跟脑子不开窍有关,是聪明的反义词。心想本来就不聪明,吃这馄饨岂不是越吃越糟?在郑州两年,数十次遭遇蔡记,终没吃成馄饨。

到驻马店上班时,街面冷清,只有离单位不远的育新餐馆热闹。在这里,再次遇见了馄饨。1角5分钱一碗,下定决心吃一碗,一探究竟!原来,这馄饨就是类似于水饺小于水饺的面叶类汤面,吃着比水饺淡、比面叶咸、比面条稀。酸辣咸香,好吃,尤其是虾仁和芫荽、葱花,过口难忘!这虾仁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叫虾皮。

在育新餐馆柜台上花1角5分钱买个火烧票,再花1角5分钱买碗馄饨,是我改善生活、犒劳自己的独门秘籍。但是,一个月40元的工资,不敢乱花。月底感觉还有几元钱能撑到下月发工资的时候,我就去育新餐馆奢侈一下。享受油酥火烧和鸡汤馄饨给感官带来的愉悦,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改革的大潮滚滚向前,驻马店也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原育新餐馆的位置上,早已建起了高楼大厦。艰苦的岁月令人难忘,今天我们不会再为吃一碗馄饨犹豫再三,时代的发展正在让我们享受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