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8月23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党报社长总编看哈密 探寻丝绸之路 感悟多彩哈密

发布时间:2018-08-23 09:05:27  

风舞戈壁红边疆。蔡增乐 摄

魔鬼城。王红卫 摄

收获哈密瓜。王红卫 摄

胡杨景观。蔡增乐 摄

 甜美哈密 新疆缩影

安 艳

哈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年轻的地级市,素有“新疆缩影”之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底蕴。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东天山横亘哈密中部,把哈密分隔成南北两个气候迥异的自然环境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密是新疆地理地貌的缩影、人文风情的缩影、和谐稳定的缩影,也因此有了“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

来到哈密,人们既可以欣赏到浩瀚的沙漠、苍茫的戈壁、葱郁的绿洲、广袤的草原、逶迤的雪山、湛蓝的湖泊,还可以领略丝路古道、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这里有40多万亩原始胡杨林,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大海道雅丹地貌千形百状,苍茫壮阔;美丽的巴里坤湖犹如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哈密是新疆多元文化的缩影。众所周知,繁荣兴盛了几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横亘哈密的交通要道。当众多西域名城湮没于历史的黄沙,哈密依然矗立于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上,奇迹般地保留着历史文化遗存。

哈密既有中原文化的脉络,又保持着少数民族的风情。哈密既有少数民族的烤全羊、新疆馕,还有巴里坤汉族人家车轱辘大的蒸饼。哈密既有维吾尔族的大型民间聚会——麦西来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还有赛马大会、姑娘追、叼羊等。

哈密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哈密既是新疆向内地开放的门户,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桥头堡,具有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目前,已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立体交通网络。

哈密资源禀赋丰厚。哈密风能、光能资源极为丰富,被国家确定为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之一。已发现各类矿种88种,居全疆前列的有17种。农牧资源闻名国内外,密作贡瓜、密作古枣、密作百味儿羊直销内地高端市场。

今天,哈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坚持团结稳疆、依法治疆、长期建疆。这里社会安定和谐,各民族团结进步亲如一家。

新闻人在旅途

赵庆华

8月7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全省地市报社长、总编们匆匆赶到郑州火车站候车室,大家要从这里乘坐T197次列车远赴新疆哈密,参加由河南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河南党报社长、总编看哈密”采访活动。

同行相见,相互道好,倍感亲切。从郑州到哈密列车行程30多个小时,为了给采访活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铁路局的许局长全程参与。

20时54分列车启程。大家谈工作、议新闻,聊得十分投入,不知不觉,列车驶出河南境已是午夜时分。

车厢内暗下来,渐渐地静下来。我卧铺对面下铺的商丘日报郭总编,手机信号灯不停地闪烁,他正在发微信改稿子,为第二天的报纸把关签版。对面中铺开封日报的汪主任上车后就接到新任务,正趴在铺上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地赶写稿子。

我翻来覆去,朦朦胧胧,刚有睡意,“咚”的一声,上面落下一个东西,手一摸,是个酒瓶。上铺洛阳日报的赫主任忙探身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养成了坏毛病,到这个时候不抿两口睡不着觉。”好险,没砸到头,只是枕头上留下浓浓的杜康味儿。

这一折腾,睡意全无,看看手机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列车正驶向西安。起来站在车厢走廊上,窗外漆黑一片,车厢连接处还亮着灯,猛然看见灯下一个人,走近一看,是许昌日报的刘社长,他一个人正在这里看厚厚的《看新疆》。

行至天水,天色渐亮。困顿的新闻人渐渐活动起来,相互招呼:“休息还好吧?”对面中铺的汪主任,伸着懒腰:“昨夜收获不小,硬是用手机‘抠’出了一篇4000字的稿子,交差了!”看他一脸的轻松。

吃早饭时,见到省记协两位秘书长,杨秘书长见到我说:“谢谢你们驻马店天方药业的安定片,昨晚睡了个好觉。”金秘书长接着说:“天方药业的安定片不错,是我出差的必备药,就是不太好买。”让我回去后帮他多买一点儿。

这些情景,我突然想起一次听报告,厦门日报的江总编说过的话:什么是新闻人?新闻人就是站着睡觉的人,是对自己毫不在意的人,是对自己发狠的人。

是啊,眼前不就是这样的新闻人吗?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

——驻马店市文化援疆项目哈密红星军垦博物馆见闻

记者 赵庆华 闫海峰

胡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神秘的植物。它耐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抗沙、抗祸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生命姿态。胡杨林犹如一座历史变迁的长河,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

有人说,军垦精神就好比这胡杨,人生坚强、永不言败,挑战着命运和自然,创造着历史奇迹。多年来,“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军垦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荒滩戈壁变成了果园绿洲,把人字形芦棚、地窝子变成了高楼大厦和别墅。

在哈密,红星军垦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军垦战士的爱国情怀、无私品格和奉献精神,感受兵团老一辈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理想、精神和价值追求。

天山见证真情

在红星军垦博物馆,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据介绍,开馆以来,共接待疆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后,吸引了10多万人次浏览,留言1000余条,成为哈密市、十三师一处重要的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着保护和展示红色军垦文化的历史责任,发挥着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作用。

天山南北乡音浓,豫哈两地情谊深。红星军垦博物馆是我市的一个重要文化援疆建设项目,作为驻马店人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

据市援疆办工作人员介绍,自我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以来,按照“真情援疆、务实援疆、科学援疆”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人才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援疆等工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当地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红星二场有丰富的红色军垦文物资源,而团场因缺乏项目资金支持和专业人才队伍,致使这些军垦文物资源没能有效开发,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甚至遭到肆意破坏。为了让这笔几代军垦人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传承下去,让红色传统教育后人,援疆干部张志恒通过河南省文化援疆平台,积极协调河南省文化厅给予支持和帮助。

2014年9月,河南省文物局分两批派出17名专家到红星二场实地勘察,免费制定红色军垦文物保护规划和地窝子遗址保护修缮方案。

2015年9月,驻马店市文广新局一行6名专家来到红星二场,对军垦博物馆建设进行考察,并免费编制了博物馆陈列大纲,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到团场实地参与建设工作。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捐赠红星军垦博物馆建设资金200万元,并派出技术骨干为红星军垦博物馆建设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加快了红星军垦博物馆的建设步伐,于2017年4月8日开馆。

重现光辉岁月

进入红星军垦博物馆,红色文化气息迎面扑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的主题浮雕,上面是十六字的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博物馆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都在无声地述说着一段平凡而伟大的历史。

红星军垦博物馆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红星二场组建于1953年,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是先于兵团成立的团场之一。团场至今保存着新疆范围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整连建制军垦地窝子遗址、老八连营房旧址、场部旧址(仿苏式建筑群)、红星二渠五道沟渠首、粮仓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

红星军垦博物馆以“追忆红色记忆、建设美好新疆”为主题,全力打造兵团级精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主展馆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集图片、文字、文物(实物)、场景复原、幻影成像、雕塑、视频、音频、沙盘模型、电子书为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博物馆分为序厅、主展馆、实物展馆,分烽火岁月、大业初创、铸就辉煌、豫疆情深、展望未来5个单元,共展出图片470张,展陈文物(实物)210件。

在红星军垦博物馆里,讲解员围绕馆内各类展品的历史背景一一详述,丰富的史料真实还原了兵团儿女那段屯垦戍边、开荒治碱的光辉岁月,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前来参观人员的心灵。

凝聚精神力量

自红星军垦博物馆开馆以来,让许多慕名前来参观的老军垦热泪盈眶。他们说,走进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儿时生活场景真实再现。他们也曾提着这样的马灯和父母一起为农作物松土。今昔对比,更觉得兵团精神是父辈们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

据红星军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94岁高龄的老兵陈明奎站在王震将军的铜像面前,举起右手敬军礼,喊出了发自肺腑的声音:“司令员,我向您报告,我们在亘古荒原已盖起了花园,唯一未实现的是你说葡萄要从敦煌一路栽种到哈密,但是万亩葡萄园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了!”

前来参观的人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他们说,胡杨风骨今犹在,军垦精神永世存。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昔日军垦战士屯垦戍边不畏艰难、战黄沙斗荒地的动人场面,近距离感受到了浓浓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和激情,要铭记光辉历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共建美丽家园。

据了解,红星二场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军垦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旅游项目。以红星军垦博物馆建设为突破,逐步完成红星军垦博物馆、军垦地窝子遗址、军垦影视基地、老八连营房旧址、老三连红星俱乐部、红星二渠五道沟渠首、仿苏式建筑群、万岁广场八大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工业园区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和文化产业效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