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宇
“狸猫换太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文学故事不一定真实,这个故事就不真实,用剥了皮的狸猫冒充刚出生的婴儿,谁信?虽不真实,但这个故事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它源自北宋真宗时刘德妃夺走李宸妃所生之子的故事。真宗一直无子,出身寒微的李宸妃怀孕后,刘德妃为日后的地位着想假装怀孕,并把李宸妃所生之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而将李宸妃打入冷宫。刘德妃因为“生子”有功被立为皇后,实为李宸妃所生之子即后来的宋仁宗。
戏剧舞台上,包拯查出真相,仁宗认了亲生母亲李宸妃,已是皇太后的刘德妃自尽身亡。事实是,真宗驾崩后,仁宗即位,因为年幼,刘太后临朝听政。几年后李宸妃病故,知道真相的丞相吕夷简建议以皇后之礼厚葬李宸妃。刘太后大惊,责怪吕夷简干涉宫中之事。吕夷简说他是为大宋江山着想、为太后百年之后刘氏族人着想。刘太后无语落泪,同意了吕夷简的意见。一年后刘太后去世,有人告诉仁宗,他的生母实为李宸妃,李宸妃是被刘太后害死的。仁宗命人开棺验尸,但见李宸妃头戴凤冠,面如生人。仁宗不再追究。眼看就要发生的一场宫廷屠杀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给我们两点启发:
领导要善于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对重大问题作决策时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利益。试想,如果刘太后不听吕夷简的意见,把李宸妃草草下葬,她自己归天之后,仁宗会怎么做?对她的族人恐怕是要满门抄斩,她自己的陵墓能不能保全都很难说。当然,善于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首先是能够听取意见,意见不合心意也要听;其次是能够辨别意见,哪个对哪个错分得清,这两条同等重要。既能听取又能辨别,下属和更多的下属就会积极地建言献策,从而形成集思广益的良好局面,对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意义重大、作用重大。
下属要勇于为领导提供正确的建议,对重大决策的建议要坚持原则,不计领导好恶。吕夷简建议厚葬李宸妃时,刘太后是不同意的,而且责怪了吕夷简。吕夷简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而是据理力争,这才是真正地尽到了下属的本分。试想,如果吕夷简一看刘太后不高兴,马上退回去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那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吗?事实上,很多人正是为了明哲保身才在领导面前闭口不言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只要你的建议有利于工作,绝大多数领导还是能够听得进去的,完全一意孤行的领导是极少数。
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决策,下属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为领导出谋划策。领导能够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下属勇于为领导提供正确建议,做任何工作都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