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 涛,男,48岁,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教师
关键词:给学生最好的学习体验
从初登讲台到现在近30年,王涛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创新,引领学生唱着学、抢着学……“花样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体验。
他积极参与公益助学活动,被聘为两个网络公益教育项目导师,多次培训“国培计划”的乡村教师,新疆、贵州等地都有他送教的身影。
他对学生倾心呵护,被学生视为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坚持20年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王涛两度荣获郑州市文明班集体班主任称号,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实验和综合实践课程专家等。
2.王彩琴,女,53岁,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创建达人
从教31年,她助人育人,一直坚守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一线,足迹遍布省内18个省辖市的79个县乡中小学校,始终致力于“职前—入职—在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创建“省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衔接论坛”,在全省创建8所“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助力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科研指导和教职员工培训;创建“乡村图书室”,无偿资助贫困师生;创建“芹菜园读书社”,用行动感动并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互动过的中小学教师。
王彩琴先后获得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等称号。
3.左其亭,男,51岁,郑州大学教授
关键词:“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从教20多年来,左其亭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承担本科、硕士、博士教学任务,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被大学生评为“最喜爱的老师”;他注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内容更新、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他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
他带领的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于2017年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教师发展与团队建设的模范。
4.任明杰,男,28岁,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
关键词:传播“师道力量”的好榜样
入职以来,面对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他用30万字的从教日记和20000多张照片及数百段视频,记录了一位特岗教师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
将留守儿童视为自己的孩子,他每天放学后免费为学生辅导。虽然每天7节课,但他还是在晚上抽空去家访。周末他带领孩子们看书、玩游戏,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并写下30000多字的教学反思——《和花朵一起绽放》。
2018年2月,任明杰的网文《特岗教师生活记录》传遍全国,浏览量近70万,教育部新闻办、《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官微相继转发,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事迹被全国知晓。
5.孙小霞,女,39岁,安阳高新区银杏小学教师
关键词:22年志愿服务革命前辈
1996至1999年,孙小霞作为学生青年志愿者,为安阳县荣军院里的革命前辈志愿服务。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她就暗下决心要为这些“最可爱的人”服务终生。
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她组建了“小霞志愿者服务队”,带领老师、学生、家长,坚持到荣军院从事志愿服务活动。22年无怨无悔,她的善举影响着老师、家长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先后有7000余人投入到“小霞志愿者服务队”,让这份爱的事业发扬并传承着。孙小霞因此3次入围“中国好人榜”,先后被评为安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首届安阳市最美教师、2017“感动安阳”年度人物等。
6.齐拓宇,女,45岁,兰考县谷营镇程庄小学教师
关键词:为乡村孩子链接更优质的资源
她不但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而且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她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课堂开拓教学新途径;募集创建网络教室,打开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两年来,网络课堂为这所乡村小学带来无限可能。
她坚守乡村教育,愿做一名擦亮星星的人,为乡村孩子链接更优质的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先后与上海互加、21世纪研究院、全国“小而美”联盟建立联系,为乡村学校引进了互联网教育,为谷营镇教育资源共享创建了Cctalk平台,最终成为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
7.张永华,男,55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用仁爱之心、扎实学识铸就学校师魂
工作38年,张永华教了30年高三数学,所带的学生中有近200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张永华的嘴角经常挂着微笑,跟他在一起总能感受到向上的力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有一个肾脏,曾两次在“鬼门关”走过。
他不但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于文科生来说显得枯燥的几何,他会让数学变得好玩,甚至有趣。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也操心学生的衣食冷暖。他积极组织开展导师制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他的带领下,有60多位年轻数学教师成了教学骨干。
张永华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数学特级教师、周口市首届十大名优教师等。
8.张玉滚,男,38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关键词:坚守山村17年的80后
中师毕业后,张玉滚就选择了伏牛山深处的黑虎庙小学,拿着每月80元的工资,一干就是10多年。
张玉滚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全能型”教师,各个学科都要教。每门学科他都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他想为学校建食堂解决50多名寄宿生的吃饭问题,由于经费不足,没钱请炊事员。张玉滚就说服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给学生做饭,妻子的中指和无名指还为此被机器轧碎,成了残疾人。2014年9月,张玉滚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8年3月,他又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9.张丽丽,女,41岁,黄河科技学院教师
关键词:用爱浇灌民族之花
16年的光阴里,张丽丽与3016名学生相伴,其中1/4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她深谙“高校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的真理——不远千里去探望患淋巴癌的维吾尔族学生,为学生带去了母亲般的温暖;地震后她不辞辛苦与重灾区学生一起寻找家人,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地震灾区身体残疾学生段志秀,给予亲人般的照顾和关怀……对学生的付出不求回报,她用自己的“舞姿”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温暖与呵护,并且始终如一、从不松懈。
2015年10月,张丽丽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2018年5月,她又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10.时 想,男,32岁,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小学教师
关键词:善于链接校外资源的特岗教师
2011年,时想任特岗教师,不断实践多种教育模式,努力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享受一样的优质教育。
他开展海量阅读,联系作家黄绎霖老师、新教育基金会为学校捐赠了“中山大学博学阅览室”和“新教育童书馆”,使学生小学毕业人均阅读图书量达300册。他还编写了校本教材6册,每天带领学生晨诵诗文经典,让经典滋养学生心灵。他联系VIPKID、传递童年等公益组织,为学校申请北美外教英语、音乐等在线课程,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个别学科无法开展的问题。
时想先后被聘为周口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培训讲师、童喜喜说写课程核心讲师,荣获TCL希望工程烛光奖、马云乡村教师奖等称号。
11.李万军、刘延利夫妇。李万军,男,41岁,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长岭头村小学教师;刘延利,女,41岁,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长岭头村小学教师
关键词:山区小学的“支教夫妻”
从2007年起,李万军、刘延利夫妇先后到杨庄乡山区雷庄希望小学、瓦房沟希望小学、长岭头小学支教。
数十年来,夫妻俩就这样一直走在支教路上,山里的孩子们在悄悄地进步,但是他们从不把成绩归功于个人。他们说,哪怕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丝新鲜的空气,也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为了山里娃能有更好的明天,他们即使在这里干一辈子也无怨无悔!
夫妻俩获得舞钢市优秀教师、舞钢市优秀班主任、平顶山市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12.范国强,男,54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关键词:破解大地绿色密码的“泡桐医者”
在学生眼里,范国强是个严谨细致、亲切和蔼的老师,学生的毕业论文他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改;在同行眼里,他是学术“大咖”,他的科研成果都是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取得的。
1993年,范国强一到河南农大就开始对泡桐丛枝病问题进行研究,实现了泡桐丛枝病防治等多项重大突破,成了国内顶尖的专家,被称为“破解大地绿色密码的男人”。
范国强先后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原学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2015“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等称号。
13.姜金杰,女,46岁,开封市第十四中学教师
关键词:班主任中的“拼命三郎”
从教25年,姜金杰担任了23年的班主任。她每天5时30分起床、7时到学校,中午在校批改作业或辅导学困生,晚上7时才回家,一天在校时间达12小时。每次检测考试过后,她总是把试卷带回家批改,为了第二天能及时给学生评讲。
工作以来,她婚假、产假没休完就回校上课。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被师生和家长称为班主任中的“拼命三郎”。
姜金杰先后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所带班级曾被评为省文明班集体。
14.段永涛,男,38岁,济源市大峪镇第五小学胜利教学点教师
关键词:18年扎根王屋山,把家人从市区带到山区小学
他说服妻子,把家安到离市区50多公里外的学校。妻子成了“编外教师”,帮学校做了许多保育、安全和后勤服务的工作。
他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免费接送和接济困难、生病的孩子。他潜心研究、因地制宜,在校园里开辟“翠竹园”“月季园”“草莓园”等,进行田园教育。
他贷款买了辆面包车,免费为学校运送建筑材料、采购食材,提供各种服务,让一个濒临撤并的乡村教学点得以生存、焕发生机。
段永涛先后被评为济源市文明教师、济源市首届“最美乡村教师”等。
15.赵素香,女,46岁,焦作市马村区工人村小学教师
关键词:“全国完美教室缔造者”
赵素香致力于课改实验,她的班级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级”“爱心教室”,她被评为“全国完美教室缔造者”。
赵素香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15项研究并获奖,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进行经验交流,走进高校给师范生、国培教师作专题讲座。
在农村支教期间,赵素香制作了两个班级书架和一个班级书柜,极大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她为每个学生家庭购买共读书籍,为孩子们捐课外书、文具,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赵素香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教师等。③2
16.党志刚,男,59岁,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关键词:德才兼备的非遗传承人
创新教学,党志刚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门艺术,说、唱、演、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无私奉献,刚参加工作的他不忍看到学生生活困难,用自己的微薄收入资助学生;德才兼备,他在坠胡艺术方面的社会影响让许多人慕名求教,他真心相教,从不收费。
在他心里,教师是他的唯一身份,艺术是他的生命,学生就是他的孩子。而他犹如平凡世界里的一道微光,照亮了逡巡学子的内心世界。
近年来,党志刚荣获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等艺术奖项,2015年还被聘任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2018年2月,他谱写的河南坠子《长征托婴》,代表河南曲艺界参加中国曲艺节展演,获得一致好评。
17.郭朝阳,女,48岁,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关键词:身残情更切的盲人教师
从教20多年来,盲人教师郭朝阳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学生身上。郭朝阳自己是盲人,但依然申请了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班主任工作。
在按摩教学过程中,为了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她天天亲身体会。每天4个班的按摩课下来,她全身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她几十年如一日,用心享受着这份痛楚。
如今,她的许多学生开了自己的按摩店,成了残而有为的人。
郭朝阳先后被评为许昌市优秀班主任、许昌市师德标兵等。
18.董晶晶,女,36岁,郑州师范学院教师
关键词:“折翼天使”的梦想导师
董晶晶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学院的聋人舞蹈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残疾人艺术团里,她每天坚持给学生进行辅导、排练。年复一年的坚持,换来的不仅是学生们艺术水准和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让她和那些特殊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都亲切称她为“妈妈”!
近年来,学校残疾人艺术团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各项舞蹈赛事,并数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绩:201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当选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年度总冠军;2018年荣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集体奖等。董晶晶也先后获得河南省“大美学工”、全国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报演出辅导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指导一等奖等称号。
19.翟珊珊,女,37岁,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教师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的家访教师
翟珊珊坚持把家访作为一把利器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长期坚持家访,她总结出了家访工作的“四必访”、问题学生研究记录卡、家访案例集等有效方法,在真实的案例中探寻教育的规律,携手家长做好家校共育。她用耐心和爱心努力践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师格言。
多年的家访经历,使她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学校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定期开展活动,针对问题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结合家访记录表寻求解决方案。翟珊珊先后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优秀教师等。
20.蔡宏丽,女,48岁,商丘市虞城县高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家风传承让生活更美好
从教28年来,她用无声的爱塑造学生的人格。她爱学生,学生把她当朋友分享18岁的秘密。她关爱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被录取到国家重点院校。她自办家庭报纸《温馨家园》,自建家风传承艺术馆、家风传承网站,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业余时间的她,奔走在“家风传承让生活更美好”等公益宣讲活动中,以一己之力影响着他人。
蔡宏丽是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17年,她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7月2日8时至7月8日8时
2.投票范围:主办单位公布的20名候选人(候选人事迹点击人物照片即可查阅)。
3.本次评选为实名制投票,一个身份证号限投票一次,一次最多可以投10人。
4.禁止一切雇用投票公司刷票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主办方有权取消其票数。
投票方式
微信投票:扫描关注“河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教育时报”官方微信、“都市报道”官方微信均可参与。
网络投票:登录“河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进入2018“河南最美教师”宣传推介页面,点击20名候选人照片下方的投票框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