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6月2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马超龙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8-06-22 08:00:07  

□ 胡殿文

“马超龙雀”是什么意思?首先不能分开读马超和龙雀。马超不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而龙雀是传说中的生物。幼年时代像普通的水鸟,成年后展开铺天盖地的黑翼,日月星辰都被遮蔽,一旦起飞再不落下,是种极其凶猛又孤独的鸟。所谓“马超龙雀”本意是飞马超越龙雀,张林岚《一张文集·卷六》:“飞马超越龙雀的艺术意境和雕塑表现的浓郁民族风格,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此马出土,‘一洗天下凡马空’,先秦以来的马俑为之黯然失色,画家为之搁笔。”

“马超龙雀”原本是中国旅游标志名称,重提此事,绝非多此一举。盖因它常被误读——被“马踏飞燕”取而代之。今天,人们往往以为“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在不少国家旅游城市的雕塑下,赫然写着——“马踏飞燕”。循名考实,不得不说说清楚。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消息。今年5月19日,新华社发布题为《记者手记:马超龙雀真名在此,中国旅游标志名称别再乱叫》的文章。文章写道,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这个极其重要标志物的称谓被杂乱混用,甚至用错误名称。文物部门多用“铜奔马”,旅游部门一般沿袭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称谓,反而让当年由官方确定,“马超龙雀”的标准说法难觅踪影。其实,杂乱不一的称谓不利于文化的精准传播,也不能确切表达其中蕴含的中国旅游标志的意味,权威机构应对此做出权威规范说明,以推动文化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共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由“马超龙雀”被误用错用,笔者想到了杭白菊和宣纸。

桐乡是杭白菊的原产地。既然白菊原产桐乡,为何冠以“杭”字而称?这是因为古代桐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桐产白菊花大都通过安徽茶商转手销往外地。茶商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亦为保守独家商业秘密,常将桐产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久用则习以为常,慢慢便形成“杭白菊”之名。被誉为“纸寿千年”的宣纸,顾名思义是出自宣州的纸张,其实不然,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2002年8月,宣纸成功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把常用名称、习惯说法与原产地混为一谈的还不少。道听途说、耳食之言,以至于三人成虎,谬种流传。乍一看,这是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作怪,但在实际运用中便有误导之忧。以讹传讹,丢掉本真,毕竟不是什么幸事,更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

从“马超龙雀”误为“马踏飞燕”说起,是为了倡导循名责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循名责实,就是按照名称来考察实际内容,使之名副其实。正像《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时所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笔者一直以为,弄明白中国旅游标志的由来,此类话题不是闲得没事干而舞文弄墨。一言以蔽之,弄清诸如杭白菊、宣纸原产地,对于保护和利用名优特产的基因和技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开发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具有现实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