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荣
父亲刚退休的那年春天,生产队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父亲拿出自己积攒的工资承包一段路沟,植了3000多棵速生杨树苗,并日夜守护着它们茁壮成长。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地震。听到这一消息,父亲毅然决然地卖掉1000棵成品杨树,作为爱心善款捐给了玉树灾区。空闲地有了,父亲又开始了新的植树规划。见父亲整日辛苦劳作,我劝父亲:“
“能!”父亲坚定地回答,“这些树苗生命力强着呢!只要你想植树,一年365天每天都是植树节;只要我坚持给这些新植的树苗勤浇水、多施肥,它们保准活得一样壮实。”果不其然,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到了麦收季节,这些新植的小树苗已经郁郁青青了。站在树荫下,父亲欣慰地捋了一下胡须,脸上的笑容非常灿烂。
每天都是植树节,这就是父亲的植树经。父亲一日三餐吃住在他的小树旁,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就是给树木松土、施肥、浇水。父亲还说,树木是他不离不弃的亲人。
我市向全市群众发出了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倡议。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父亲可高兴了,每天向全家人讲解创森的重要意义。我笑着问父亲:“您的几千棵树还没来得及更新,哪有植树的地方?”
“有!”父亲很有把握地回答,“我考察过,上级政府已经把去镇上、县里的道路两旁规划成绿色长廊。我要积极地投入这项全市人民争相参与的火热创建活动中。我要义务植树去。”
“您一个老人家,在植树劳动中,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我担心地说。
“干不动重的就干轻的,去扶树、培土、浇水,我是义务植树员,我的安全我负责!”父亲的话掷地有声。
父亲全程参加了村委的创森活动。当我问及他的劳动报酬时,父亲憨厚地说:“我一个退休工人,国家每月都按时把我的报酬打到退休金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