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何冬(左二)与广大志愿者一起在玉带河畔植树。
县委副书记、县长侯蕴(右一)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仲春时节的遂平大地,花团锦簇,水碧山青。放眼望去,从城中社区到偏远山村,从高速公路到河流田间,处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是遂平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多彩遂平”的精彩演绎。
遂平县县委书记何冬说:“绿色是遂平最靓的底色,生态是遂平最大的潜力。”遂平县委、县政府提出,全面推进遂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展以来,遂平县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全域旅游和生态立县的重要抓手,按照打造“多彩遂平”、建设“彩叶之城”的目标,高点定位,谋划先行,围绕破解“财政只投入不产出”、“年年植树不见林”的困局,大力实施县城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美丽乡村、生态防护林“五大提升工程”,为打造“全域旅游、全景遂平”提供了强力支撑。
四轮驱动:汇聚“创森”强大合力
每年植树节,遂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率先垂范参加绿化植树活动,这是遂平高位推动“创森”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创森”工作中,该县坚持实施高位推动、规划带动、资金撬动、部门联动的“四轮驱动”措施,汇聚各方动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
高位推动,落实责任加压力。遂平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何冬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侯蕴任指挥长,县四个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县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强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江海松任常务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森”工作的领导;将“创森”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及县“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高位推进;制订遂平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建设重点、保障措施,并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
规划带动,科学定位添动力。遂平县按照建设“彩叶之城”的总体要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要抓手,明确了“创森”工作思路,即重点围绕“一山(嵖岈山)三河(汝河、奎旺河、玉带河)五廊(高速公路、铁路、高铁、107国道、遂景大道生态廊道)”建设布局,统筹城区、乡村“两位一体”,推进城市、园林、森林“三者融合”,完善森林生态、林业经济、生态文化、森林管理支撑“四大体系”,实施县城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美丽乡村、生态防护林“五大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多彩遂平”、“彩叶之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遂平县先后十易其稿,制订了“创森”工作方案。各乡镇也结合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创森”实施方案。
资金撬动,财政杠杆牵内力。遂平县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的同时,将森林城市建设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本为主体、金融资本为补充的合作多赢、持续发展的“创森”投入机制,形成了“政府投资、企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多元化筹资路子。2018年,县财政投入“创森”资金2.6亿元,已到位资金1.8亿元;县政府与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投入资金2亿元,资金到位达100%;城区绿化投资4亿元。
部门联动,整合资源生合力。遂平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规范程序、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对照市、县“创森”工作方案要求,建立问题、任务、责任3个清单,把“创森”工作逐一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把任务层层分解,定人、定责、定标准、定进度。建立战区工作机制,成立督导指导组,由县人大、县政协的两位县领导任总督导,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林业局抽调人员成立6个督导组,每组负责督导和指导一个战区3个乡镇和若干县直单位,一天一督导、三天一通报、一周一排名,半月观摩点评,督导结果由县督察局通报全县。全年“创森”任务完成后,将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进行重奖,对位居前5名的乡镇分别奖励50万元,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进行重罚,并对分管副职进行组织处理。
五大工程:推动“创森”向前迈进
结合市“创森”标准和实施方案要求,经过精心谋划,遂平县“创森”工作重点实施县城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美丽乡村、生态防护林“五大提升工程”。
在实施县城绿化提升工程上,重点做好铜山大道北延(希望大道至奎旺河)主干道路绿化工程,完成西关桥小游园、银水湾西侧小游园及思念园等20个小游园建设工程,完成汝河、奎旺河、玉带河景观绿化带建设和遂平一高门前绿荫停车场、富强路半地下停车场建设工程。
在实施美丽乡村提升工程上,遂平县11个乡镇以及嵖岈山景区、凤鸣谷景区分别建设美丽乡村1个共13个,美丽乡村除了村内外道路都要绿化外,村外还要建围村林带,确保达到市“创森”办规定的新增绿化面积75亩以上的标准。西游大道、铜山大道沿线的24个自然村庄建设游园式围村林,由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和设计,体现一村一品特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自然村内无人居住的危房、旧房,引导群众自选树种进行植树绿化。
在实施绿色通道提升工程上,打造多彩生态廊道,力求一乡一品、各具特色。重点打造22公里的遂景大道七彩景观林带,在遂景大道30米精品绿化带外侧再设计30米七彩景观带,以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的金叶复叶槭、金叶水杉、蓝冰柏、秋火焰、银槭、金叶榆等为主,3公里一个彩叶树种,内侧栽植樱花、石楠等树种。
在实施农田林网提升工程上,重点打造阳丰镇、文城乡、花庄镇5万亩,以及和兴镇2万亩农田林网精品点项目,按一路一树设计,由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栽植苗木;常庄、槐树、石寨铺等其他9个乡镇坚持一乡一品,突出地方特色,完成规划农田林网精品点建设任务在5000亩以上。
在实施生态防护林提升工程上,实施嵖岈山象山“万岁林”建设项目,恢复“人民公社万岁”林,设立永久性标识牌,设置宣传讲解牌,宣讲嵖岈山人民公社历史;在西部山区选择合适地点规划一个5000亩左右的植物园。
截至目前,遂平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4600亩,占市定任务27900亩的196%,栽植树木41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0.19%。全县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或植树点23个,其中有市直机关义务植树基地1个、县义务植树基地4个(“希望林”、“爱心林”、“巾帼林”、“兴业林”)、乡镇义务植树基地18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义务植树110万株。
举办了以郁金香、梅花为主题的生态文化节,开展了“我为城市添新绿”、“森林进企业”、“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全民义务植树”等专题活动。多渠道开展“创森”宣传工作,激发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森”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创森”氛围。全县悬挂“创森”标语横幅10000多条,刷写固定“创森”标语3000多条,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126处,发送“创森”宣传短信145万条。在全县7条公交线路、93辆公交车体上刷写了“创森”标语,车载灯箱不间断播出“创森”标语,实现了“创森”宣传全覆盖。
四个结合:创造遂平特色“创森”新模式
遂平县坚持以打造“多彩遂平”、建设“彩叶之城”为目标,着力抓好“创森”与美丽乡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四个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品牌“四个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遂平特色的“创森”新路子。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生态效益。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美化、绿化工程,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打好生态牌。高标准打造生态廊道。重点打造以西游大道为主线的七彩大道、以希望大道为主线的枫林大道、以107国道为主线的金色大道等9条大道,实现一路一景;对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铁路、省级以上干线公路,按新绿化标准提升完善,新建县、乡公路生态廊道94公里,共打造生态廊道1.26万亩,其中完善0.8万亩,新增0.46万亩。高标准提升农田林网。力求一乡一品,突出地方特色,以现有沟、河、路、渠绿化为重点,对农田林网全面查漏补缺,高标准完善提高。至目前,完善农田林网60万亩,新增农田林网18万亩。高标准建设围村林带。重点打造4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对村内外道路进行绿化,在村外建围村林带;对通往嵖岈山景区的西游大道和通往驻马店的铜山大道沿线24个自然村庄,建设游园式围村林。围村林内侧栽植常绿树种,外侧栽植高大乔木彩叶树种,实现“村在林中、路在林下”。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首创集团公司合作做好垃圾集中清运工作;拆除自然村内无人居住的危房、旧房,引导群众自选树种进行植树绿化。
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着力提升经济效益。遂平县把发展特色彩叶经济林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坚持“政府主导、乡村参股、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由政府引导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县财政无偿投入土地流转资金8000万元,扶持94个村作为村集体参股资金,与苗木公司共同建设围村林带、农田林网精品点、县(乡)道路生态廊道、水系绿化等项目,内侧栽植常绿树种,外侧根据县城绿化总规划,在确保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对彩叶苗木长大后有计划地分批进行移植或间伐。扶持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参与“创森”,同时吸引县内绿盈彩叶公司等10余家小企业参与,着力打造“彩叶之城”,预计企业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经营模式,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等企业以苗木入股,占51%的股份;每个村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振兴合作社,与苗木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以政府投入的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占49%的股份。收益后,企业按4:6分成让利村集体,村级收益注入本村振兴合作社。同时,抓住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遇,将确权后的农村集体产权以及在产业扶贫中发展的光伏项目股权,全部注入到本村的振兴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预计3至5年后,每个村集体年收益将在60万元以上,做到村村有集体收入。
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着力提升社会效益。鼓励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造林护林工作,促进精准脱贫。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建成后,管护权交给苗木公司,政府购买服务,苗木公司与村党组织签订协议,优先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护林员,根据护林任务量发放一定的护林费,使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全县可解决300余户贫困户脱贫问题。依托各苗木基地,采取“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种植苗木,企业免费提供以苗木嫁接、种植、管理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目前,各苗木企业共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彩叶苗木3万多亩,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提供苗木嫁接、管理就业岗位1000多人,有效带动164户贫困户、310人实现稳定脱贫。利用名品彩叶基地、温泉小镇梅园、郁金香园、杰美葡萄园等生态林业资源,举办赏花、观叶、采摘等活动,带动周边4个贫困村和100余户贫困户脱贫。
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着力提升品牌效益。依托嵖岈山5A级景区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品牌,全力打造“道路彩带”、“林中花海”,把廊道建成景点,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支撑。全面提高廊道建设标准,对通往景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西游大道和七蚁公路绿化工程。西游大道全部栽植胸径8公分以上、高6米以上的金叶水杉、秋火焰、十月光辉等苗木共10.8万棵,已经建成七彩大道;七蚁公路栽植金叶白蜡、金叶刺槐、紫叶红栌等彩叶苗木16.7万棵,已经建成五彩大道。推进百城提质建设,采取PPP模式投资20亿元,打造玉带河、汝河、奎旺河水系和4A级绿地景观,增加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实现水、绿、彩相互映衬。通过“拆、腾、退”等措施,规划建设20个游园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均创新高,实现了“森林进城、开门见绿”。
遂平县委副书记、县长侯蕴告诉笔者:“我们将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城乡同步,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在‘广’、‘深’、‘精’上下足功夫,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扩大绿化规模,着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做到林业产业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经济、绿色同步发展,确保在城乡绿化工程项目建设中见精品、出亮点、显特色。”
种下一棵树就是对未来寄予一份期许,一片片森林让遂平更加生态宜居,一片片绿色展示着遂平的美好未来,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大美遂平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历程中步伐将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志愿者积极投身“创森”植绿活动。
小游园环境美不胜收。
绿色通道。
“创森”宣传标语。
绿树掩映下的遂平县新区。
策划:闫慧勇 王献忠
文图:代廷伟 陈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