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湾村的“编外村民”
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王付云
2月13日,农历辛酉年腊月二十八,笔者走进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最偏远的省级贫困村——熊湾村。放眼望去,20多公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路边100余盏太阳能路灯高端大气;光伏发电电池板在阳光下闪着蓝光,村里的来料加工厂房格外惹眼……
然而,3年前的熊湾村由于交通不便,全村850户3850名群众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
2014年,熊湾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贫困成了熊湾村民“羞于”启齿的一个“心病”,盼富成为村民的热望。
2015年9月,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赵龙被选派到熊湾村驻村帮扶。
踏上熊湾村的土地,早有心理准备的赵龙还是被全村的贫困状况震撼:到处蚊蝇乱飞,村部办公用房没有纱窗,其中2个房间没门,院内杂草丛生,大门口的铁门锈迹斑斑。
来了就是村里一员
为了与群众打成一片,赵龙从与贫困群众结亲入手。他来到范坡村民组,一位在田间收获花生的妇女引起他的注意。别人的庄稼早已收获一空,她怎么还没收完呢?
没多想,赵龙走进地里帮忙。看到有人帮自己干活,妇女也没表示感谢,接连3天,赵龙一直帮其干活,渴了就喝自己带的水,饿了就回村委会自己做饭。很多人以为赵龙是这位妇女的亲戚,后来才打听到,这位帮忙的人是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
经过几天的接触,赵龙了解到,这个妇女叫张小英,丈夫2014年去世,撇下2个女儿,大女儿在安阳上大学,二女儿在读初中,家里还有90多岁的婆婆。张小英本人有轻微智力残疾,平时不爱说话,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为掌握全村困难户的情况,赵龙用了2个月的时间开展大走访,并很快对全村25户贫困户和800多户非贫困户有了初步了解,仅走访日记就记了满满3大本。
2017年8月7日夜晚,雷雨交加,积水横流。夜越来越深,赵龙却没有睡意,他心里牵挂着几家贫困户危房有没有意外。拿着手电筒,他来到秦庄贫困户刘收家,仔细查看了住房情况,叮嘱其注意安全,有什么事及时和他联系。离开秦庄,赵龙又来到范坡村民组贫困户张贺芝家。张贺芝今年75岁,丈夫早逝,家里有个患严重癫痫的儿子,2间瓦房平时窟窿露天。喊开张贺芝家门,赵龙看到雨水已流入房内,被子上面盖着塑料布。赵龙二话没说,立即帮老人清除屋内积水,又帮老人堵上漏水的房顶……
茫茫黑夜里,一道道闪电,映衬着赵龙瘦弱的身影。当晚,浑身湿透的他看望了10多户困难户。
就在笔者和赵龙攀谈期间,张贺芝老人来到村委会大院,把绣着“扶贫帮困 真心为民”的锦旗交给了村干部,一定让村干部挂在墙上,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忘了家的“绝情”男人
在熊湾村群众眼里,赵龙为贫困户做的好事3天3夜都说不完,但在爱人眼里,他却是一个“绝情”的男人。
2017年4月,全省档卡规范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赵龙和熊湾村脱贫攻坚责任组、村干部一起每天下村组走访,填写入户采集表、制定脱贫攻坚发展规划,从白天忙到深夜,连续一个月没回过家。家中8个月大的小女儿有病,经诊断为行动功能障碍。妻子联系他,他顾不上管,就怀疑他在外面有了外遇,便和母亲开着车到村里一看究竟。当看到赵龙和十几个帮扶人员正在认真填表、整理档卡,忙得不可开交时,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二话不说,开着车走了。回到家,妻子给赵龙下最后通牒,既然为了贫困户不顾孩子和家,那就离婚。
想到心爱的女儿,赵龙眼圈发红;看到一大堆的档卡,赵龙心情沉重。他知道,小孩爱人可以照顾,但档卡资料不能耽误进度。
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施惠杰得知情况后,要去驻马店给赵龙的爱人解释,被赵龙拦住了。汝南县委书记彭宾昌知道后,当即表态,如果需要,县委可以出面调解,赵龙不让。
赵龙说,爱人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会想通并支持自己工作的。
产业发展才是出路
提起熊湾的产业发展,赵龙如数家珍。他说:“群众要想尽快脱贫,必须发展产业,产业壮大了,贫困群众才会增加收入。熊湾村毗邻汝河和溱头河,水资源丰富,荒滩多、林地多,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发展荒滩养殖鹅、鸭。种植业上,要引导群众种植上市早、效益高的地膜花生,不仅可以加工食用油,花生秧还是畜禽的好饲料,这样可以增加收入3000多元。
在规划未来蓝图时,赵龙说,现在很多群众对深耕有很深的认识,村里有几户群众靠大型机械深耕发了家,最近计划成立农机合作社,让贫困户利用贷款入股或劳动力参股等形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谈到近3年的驻村工作感受,赵龙告诉笔者,他最大的收获是全村群众把他当成了亲人,从当初对环境和生活各个方面的不习惯,到后来慢慢习惯;从一开始不愿意下村里去,到后来住下来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