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2月2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句句发自内心处

发布时间:2017-12-25 07:54:02  

 句句发自内心处

——读翟赞华诗集《七秩梦诗抄》《平水韵七律》

□刘玉思

翟赞华是我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求学的时候,他性格直爽,为人厚道,我们常在一起咬文嚼字。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各忙自己的事业,少有闲暇交往。前不久收到他的两本诗集,不禁感慨良多。赞华同志喜欢古体诗词,工作时公务繁忙,直至退休后方才重拾旧爱,尽情地在诗词的海洋里遨游;他勤勉不辍,在古稀之年能出版两部诗集实属不易。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诗词有着严格的平仄要求,即使是大家,也难免在平仄方面颇费斟酌。赞华文字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对诗词深入研习,水平日渐精进,无论《沁园春》《七律》《琴调相思引》还是《山坡羊》,他都能应用自如。他以诗纪事,《戏说两石榴》《清明时节》《谷雨时节》《假日游》《春日游观》《万象迎春》《颍河独钓》……时时处处有诗。他以诗言志,人人事事入诗。

以诗言志。赞华爱憎分明,重情重义。他是土生土长的周口人,少年时贫困,是党和政府培养了他,数十年来一直在周口工作,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深耕多年,对这方土地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他感恩党和国家,感恩自己的导师、同事,在他的《七律·为仕感怀》《七律·供职感怀(修改)——和杜甫诗<江村>》中都有表现:“谢党施恩供禄米,此躯解甲复何求?”在《自勉》中他说自己“离岗焉容忘稼禾,黎民冷暖挂心窝……”他关心时政、心系天下,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取得的成就高度赞扬。《七律·中秋月奇观》他说:“欣逢国泰民康乐,熠熠金辉满世间。”沈公发启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心怀感恩,作《沈公赞》,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在《海南越冬记》中说:“老如候鸟两迁徙,国泰民安喜寿延。”在《沙龙合唱团》中说:“东方红里颂先导,祖国曲中思舜天。银发有心余热尽,青春无悔赤诚捐。”在《退而乐》中写:“退休生活尽随心,行事勿需请示人。书山约伴常攀登,诗海无涯有知音……若非盛世送太平,老叟焉能乐津津。”

古体诗尚能应用自如,在非律体诗中,赞华同志更是将自己的爱国爱党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在《回眸二零一二》《祖国颂》《“八一”颂》《忆伟人——纪念毛主席诞辰117周年》《香港回归感怀》中,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浪花“……总领沉稳更睿智,治国硕博善理财。接班自有众豪俊,一路高歌向未来……”在《无题(二)》中,他写道:“……独那铮铮铁骨,令人钦敬;更有清廉刚正,可泣可歌!耻为升迁跑要送,贵在救民于水火。看历史潮流滚滚去,唯圣贤英名光照日月。”

以诗传情。赞华退休后关心时政的热情不变,关注民生的赤心不改。他时刻把普通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他在《访深山独居户》中写道:“群山环抱状如盆,世住茕茕独户民……莫道柴门礼尚薄,亲情满满古风淳。”在《七律·盼子归》中写道:“老妇空巢时日捱,朝思暮想未归孩。望穿秋水竹双杖,皱断春山泪满腮。若不当年思富切,何来今岁盼亲哀。居家团聚倍觉暖,胜却腰缠万贯财。”表现出对空巢老人现状的关注。天下雨,他首先想到的是庄稼的的墒情和农民的收成,在《问天·悯农》中写道:“兔年旱涝多失衡,冬麦数月无墒情。秋禾先干后连阴,谁知收获有几成?”他的仁德之怀也在多篇诗作中有体现。在《有感子路之孝》中他写道:“惜哉二老已过世,欲尽儿道知何边?人间万事须及早,莫待境迁空留憾!”他在《致儿孙》中说:“椿萱尚无可忧处,唯愿兰桂齐腾芳。金山银海固可贵,怎抵平安与健康!” 对父母兄弟,他怀有感恩之心,深为不能尽孝而愧憾。在《七秩生日感》中,他写道:“跪乳之恩何以报?仰望九霄问苍天!”在《草堂椿萱之追思》写道:“常思报恩苦无路,行孝一场在梦里,吟罢低眉泪如注,此憾绵绵未终期。”他在《七律·清明前夕痛悼父》写道:“老父洪恩重于山,一滴未报愧难眠。”他在《七律·乡愁》中说“日曜九州今胜昔,业兴十亿慨而慷。苍苍白发归故里,追忆椿萱泪两行。”他在《惊悉马航失联》中说:“上帝枉将香火受,缘何不佑众苍生。”

赞华思想通达、襟怀坦荡。他思考人生,劝世人珍惜亲情,安享太平,及时行孝。他在《浅议酒色财气》中总结说:“人生百年须珍惜,立德行善常修身。功名利禄等闲事,留取清正满乾坤。”他甚至在看一部电视剧之后,总结出《最是无情帝王家——反看<康熙王朝>》:“还是平民百姓好,食宿一起,冷暖共榻;再来小酒一壶小菜一碟,比那神仙潇洒!”叹人生苦短,他在《叹无为人生》中写道:“已过七秩庄周梦,往事如烟何计评。宏志随风飘万里,群书催我起三更。愧持官廪千升米,难报春晖一寸情。安得来生倚天剑,劈波斩浪缚长鲸。”在《笑看人生》中说:“行仁自会民心聚,尚义必能天地长。”在《山民一喜鹊》中说:“山民自有山民乐,胜过王侯漫品茶。”

赞华取得这些成绩,在于他的刻苦勤勉、发奋不止。退休后,他本可以选择安逸生活,但他为了研习诗词苦读不辍,甚至到了如痴如醉、呕心沥血的地步,在《自嘲》中,他写道:“镜里秋霜盖满头,朱唇皓齿几多休。当年鲁迅为骁将,今日愚翁做老牛。碌碌光阴学业废,茫茫岁月仕林游。古稀之年始发奋,学步邯郸笑九州。”在《偶成》中他写道:“别家有梦游三界,痴子无眠起五更。走墨一行一拭泪,习文几载几生情。”他在《七律·雨夜赋闲》中写道:“往日无心习韵律,如今有志做学生。桑榆晚暮从头越,酷爱书山万里行。”《七律·雨落春城》中,他形容自己说:“痴翁觅句须三捻,偶获华章喜入魔。”在《无题(一)》中,他写自己“老来发癫恋笔耕,辗转反侧盼黎明。充栋汗牛梦里有,累断三筋笑痴翁”。在《七绝》中他“夜半无眠忙起身,三修诗稿力求臻。忽闻雄酉声声唤,已见东方红一轮”。他在《槐之诉》中说:“花凋叶落韵犹在,雨打风吹志愈刚。”他的诗集《平水韵七律》中收录的多篇次韵苏轼诗、和杜甫诗,词句工整,佳句频出,也得益于他治学之执着、严谨。

在心言志,发言为声。赞华写诗不为出名、不为谋利,全凭自己的喜好。他追求真性情,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正如他在诗中所言:“拙诗六百三年出,难有花香多杂芜。瀚海未敢潮头立,句句发自内心处。”“桑榆暮年从头越,尺长寸短何须顾,借此成集谢知音,自娱娱人已满足。”

行文至此,我不禁回忆起大学时代的赞华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这些从偏僻农村走进城市大学之门的穷孩子如鱼得水,迎风踏浪,书海泛舟,苦中作乐。赞华更是执着前行,不改初心。面前的这两部诗集,赞华以从容之笔,描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是那样的明媚和激扬。纵使人海茫茫,年岁匆匆,当年那个激扬文字的少年从未走远。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退休后的若干年里,有赞华这样的老友陪伴、引导,其实我们都可以走得更远。

愿赞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