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振海 张大成
近日,笔者遇见一位在乡政府工作的朋友,谈起工作,他说,现在正值年终岁尾,天天忙着填写各种表格。他感慨道,现在上级安排的“进基层”项目和评优选先、评比考核等工作都需要填表。表格项目众多、数据冗杂,出现许多重复、交错的工作,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收获的却是一堆价值并不大的杂乱材料。
这位朋友的话,让笔者想起被许多媒体报道的一条新闻:本该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扶贫干部,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填表上。有位驻村第一书记算了一笔账,全村130户贫困户,每户的扶贫统计表均为一式4份,每份表格他需要在4个不同的地方签上大名,仅填写一遍他就需要签2080个名字。不只是驻村第一书记要签、村其他干部要签、贫困对象也要签。为在规定的时间里填完表格,往往是几名村干部流水线作业。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通过表格看“工作”,查看基层填写的各种表格,成为他们检查工作、了解情况最直接的方式。如此做“表”面文章,促使基层干部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填写各类表格上,如果任其蔓延、大行其道,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在工作中,通过表格来了解一些情况,实现数据化,从某种程度讲是必要的。但填表是服务于实际工作的,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些地方和部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颠倒主次关系,不看工作看报表、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致使基层干部花费大量精力去应对各种报表。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在填表这类细枝末节上过多下功夫,势必会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的投入,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去干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一心一意谋发展”,变成了“聚精会神去填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愿深入基层搞调研,以完善建档立卡信息为由,大肆推行统计报表工作。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以人手少、工作忙为借口,不去与基层打交道,把联系基层当成一种短期的“表”上工作。三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为方便图省事,在联系服务基层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填表落实填表,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其实,无论哪种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少些“表”面文章,多些真抓实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容不得半点虚假。形式主义是求真务实的天敌。频繁填表报数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基层正常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制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的指示要求,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的新表现,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加以整改,清除废止一些冗余的报表制度,遏制统计报表满天飞的不正常现象,切实减轻基层填表报数负担,让奋战在基层的干部轻装上阵,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