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 旻
近日,市纪委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全市各级各单位针对“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工作全面展开。
关于“吃空饷”一词,《史记·高祖本纪》就有这样的记载:“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可见“吃空饷”是古已有之。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党官员,往往虚报一批兵员名额,多领空额军饷,中饱私囊。如今,竟然有人古为今用,变空吃军饷为空吃财政饷。
“吃空饷”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国家财政资源浪费,而现实生活中“吃空饷”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输送、权力异化,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人事、财务等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而且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会公平和正义。近年来,全国各地虽然“在编不在岗,不劳却有获”的“吃空饷”案例不断,却一直没能彻底铲除此种痼疾,以至于“吃空饷”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究其“吃空饷”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少数干部为一己私利违背党性原则,不择手段损公肥私。二是对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缺位,对一些违纪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三是职能部门监督不力,把关不严,有所不作为。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对“吃空饷”者处罚不力和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与威慑力。
“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吃空饷既是违法违纪行为,又是一种腐败。翻看相关法律和党纪,没有哪一条对公务员吃空饷有纵容,没有哪一款对党员的没规矩会放任。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得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也有禁止党员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规定。很显然,孰是孰非,只要事实调查清楚,对照党纪国法,答案自明。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专项整治,一定能扭转“吃空饷”的现象,端正党风政风,促进作风转变,使“吃空饷”者无处藏身。
但是,还要注意另一种现象,虽不是“吃空饷”,而是一种更常见的“空吃饷”,每天上班不出力,出勤不干活,到了单位喝水看报,网上聊天。虽然没有“吃空饷”,但每天到单位签到,几乎不干任何正事儿。要么是不会干,原来就没知识、没技术又不想学,啥活儿都干不了;要么是不愿干,干和不干都一样待遇,何不落得清闲。要么是内部机制不合理,因人设岗、因位设岗,一级机构人浮于事,基层一线人手短缺。还要注意“吃空饷”的人,眼看纪律抓得紧,马上回来变成“空吃饷”的人。
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关键是对权力约束和监督,加大对各单位预算和支出的审计、问责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
还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监督机制,合理设置机构和核对人员编制,实行竞争上岗,打破大锅饭,向基层一线倾斜,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使“空吃饷”者没有存留之地,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