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1月2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相伴

发布时间:2017-11-20 09:25:33  

 □ 武 霞

过了大半生,突然觉得一路走来,一直忠实相伴的唯有书香。

小时候,因为父亲在城里吃商品粮,于是一到假期,我便借口想父亲了想到城里转转,母亲便把我送上车。那时候,最让我难忘的是每次父亲带我到新华书店与那里的书海“约会”。名义上是去买学习辅导书,但实际上是想买书柜里摆的那些花花绿绿“小人书”、连环画等。我每次买完学习用品,都迟迟不愿离开,恋恋不舍地踮着脚尖趴在书店的柜台上,一双饥渴的大眼睛盯着柜台里摆放的“小人书”。父亲叫了几遍,我都不愿意离开。于是,父亲拗不过我,便允许我挑几本买回家看。《野火春风斗古城》《一江春水向东流》《刘胡兰》《江姐》《雷锋的故事》《红灯记》《女驸马》《三毛流浪记》《八仙闹海》《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奇袭白虎团》《沙家浜》……我的小人书在我们村是最多的。我清楚地记得,妈妈在床头给我放了一个暗红色的小木箱,被我装得满满的;还有一个纸箱子,放在床底下,也渐渐装满了连环画。因为那时候乡下小孩子看的课外书就只有连环画。没事的时候我就把它们翻出来看看。有时候也拿出去和小伙伴儿围在一起争着看。看完了,还照着“小人书”里的人物玩游戏。那时候,给我最多快乐的就是“小人书”里的人物故事。

长大了,到郑州上学,只身在外,到书店“啃”书,便成了我周末最大的乐事。花园路紫荆山北边有一个大书店,每到星期天我都要到那里去看书,书法类、绘画类及唐宋词选是我那时最爱看的书籍。楷书行草篆隶自学丛书,都是我那时候买的,一直伴我到现在。

多年来,儿子学习时我常伴左右,手里拿着一本书默默陪读,《蒹葭》《关雎》《论语》《大学》《雨巷》《再别康桥》《离骚》……这些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就在那一刻又回到了我的心里。人说心静自然凉,在读那一个个字时,便觉得有书心自静了。因为我想等儿子一天的学习内容完了,把我默默看的书背给儿子听听,或许他能领悟妈妈的苦心。我把陪读当成了一天中难得的乐事。

微信是个好东西,闲暇时翻翻朋友圈,里面有好多可以让人受益的文章和公众号。《周末散文》《悦读文摘》《读书有范》《政商听潮》《管理智慧》《哲学与人生》《一星期一本书》《读书无界》《经典读书社》《书单来了》……这些公众号里关注的文章,即便是心灵鸡汤,读来也能让人气定神闲,偷得片刻魂定。于是,当书单来了,我便不吝小钱,照单买。《菜根谭》《傅雷家书》《正念的奇迹》《沉默的大多数》《曾国藩》……乱买一通,学清风,乱翻书!

想起儿子在外地读书那年,每次去看他,要一两个小时的路程,于是就带上一本《平凡的世界》,和“田润叶、贺秀莲、少安、少平”,在那一两个小时的路上“谈心”打发时间。“少安哥,我愿一辈子和你好;少安,如果你的命短,那就用我的命给你续上!饭可能凉了,记得热一热。”书里主人公的故事,在那一路上陪我感动、泪流!

有一次回娘家,无事到凉台转悠,发现凉台角落里的三个纸箱被父亲打开晒太阳。那是父亲保存的我年少时看过的书。父亲一直把它们当宝贝,我都出嫁二十年了,依然不舍得扔了。我蹲下翻看,所有的书都已泛黄,过去的时光早已模糊不清了,但依然清晰的是书上的字迹。《外国文学作品选》《臧克家散文》《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历代诗词佳句》《红楼梦》《唐诗宋词精选》《当代散文选集》,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与提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巴黎公社》《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这些不用说都是父亲闲暇时读过的。我给父亲说:“这些书我拿走吧,闲时再翻翻。”父亲赶紧给我找来一个大提包说:“拿走吧,放了二十多年,省得我再晒它们了!”

这些书和《菜根谭》《正念的奇迹》《沉默的大多数》等一起堆在我床边的几案上,看见它们我就翻几页。翻它们成了我睡前习惯咀嚼的精神食粮,像吃零食一样。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为了生活天天奔忙。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你的眼睛就会发亮。人生中最美的珍藏,还是那些往日时光!”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阅读是奇妙的旅行。

是啊,韶华易逝,岁月奔忙。一摞书堆在床头的几案上,好久了也没读多少,但在翻读它们时能享受到阅读时心灵的片刻宁静美好,倒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快乐时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