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1月1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没有迟到的课程

发布时间:2017-11-17 07:58:26  

曹蔚华

退休后的王阿姨想报名学习拉丁舞,却遭到儿女们劝阻,说年纪大了又没有舞蹈基础,何必自找苦吃,瞎折腾。虹约好友一起拜师学习国画,好友却说:“唉,单位事一堆,年纪也大了,不想再费心学东西了,烧脑。”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打着所谓的“人过四十不学艺”、“平淡舒适就最好”、“学它有用吗”这样那样的借口,拒绝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在他们看来,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下了班喝个闲酒、打个小牌、淘个宝、追个剧,这才叫珍惜当下、快乐每一天,何苦没事找事。

还有一些人想学却遗憾年轻时错过了机会,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敢迈出改变的一步。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出发,什么时候都不迟。

还记得前两年霸屏的那位中国潮爷、“最帅老头”、艺术家王德顺吗?“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这位“不安分”的老先生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24岁做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北漂研究哑剧、50岁走进健身房、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骑马、70岁练成腹肌、78岁骑摩托、79岁时光着膀子走秀T台爆红……王德顺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学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在王大爷的信条里总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太晚,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只要你下定决心。”

还有风靡全球的风俗画画家、美国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更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她76岁才开始学绘画、80岁在纽约举办个展、90岁作品畅销欧美、100岁时她寄出的亲笔画和寄语:“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启蒙了后来成为世界一流文学大师的日本青年渡边淳一。

所以,年龄不是阻止我们学习的借口,而应该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所谓的“人过四十不学艺”,无非是打着年龄的旗号,为安逸生活滋生的惰性找寻借口罢了。

《欢乐颂》里赵医生手边书《空谷幽兰》的作者、美国作家比尔·波特,大学毕业后隐居在台湾竹子湖边的一农舍,翻译出版一些英文著作,日子过得平淡、安逸。当他萌生“探访中国隐士”的念头后,遂邀上摄影师朋友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终南山探访之旅。铁链、万丈深渊、古老破旧的寺庙和道观——那些摄于幽谷悬崖中的照片记录了此行的艰难,却带给他们非同寻常的感受和震撼。

2006年,年近古稀的比尔·波特再次从北京出发,经五台山、太原、洛阳、合肥……一直到香港等地,拜访了禅宗六位祖师的道场,随后出版新作《禅的行囊》,再掀阅读狂潮。

假如比尔安于舒适的生活、平静的晚年,没有一路向前、一路思索、一路学习,就没有《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就没有《黄河之旅》、《丝绸之路》。20133月,比尔在湖州霞幕山探访元代诗人石屋清珙之墓时不慎遇险摔伤,在腿骨植入十余根钢钉之后,他表示,等养好伤,还会回来继续未完的旅程。

人生,只有错过的遗憾,没有太晚的开始。学习,永远在路上。

说易行难。比如自己,一直想学习一门乐器,但总有年岁渐长、学习困难的顾虑。所以,一年又一年过去,“想学”只是“想法”,没有变成行动。

当终于鼓足勇气走进古筝学校,对着21根琴弦时,觉得可能真的是自找“苦”吃——背谱子背到崩溃、找琴弦找到凌乱,长长的指甲剪掉了,软软的指尖磨硬了。然而,四个月后,当一曲《渔舟唱晚》弹完、顺利通过古筝四级考试的时候,我知道,这份喜悦和激动,其实可以来得更早,但幸好,还不算晚。

一起学琴的同学,大部分是七八岁的小姑娘,还有两位年长的大姐,比起小姑娘,我学琴算是太晚了,但比起两位大姐,还不算晚,人生永远没有迟到的课程。

“只要想学,没有早晚,也别怕学不会,重要的是享受学习的过程带给我们的乐趣。”考级时评委老师之语,共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