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锦
下了几场秋雨,大地添了几分凉意。
秋雨,不似春雨般细腻温柔,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也不似夏雨般热烈豪爽,激情澎湃,跳珠入船,它是宁静典雅的,恬淡自安,而又情意绵绵。
快到吃晚饭的时间,公园里的游人纷纷在向门外走去,我独自一人爬上了那座小山,两句诗便跑到心里来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不愧“诗佛”之名,一场秋雨过后,月照松间,泉流石上,浣女王孙,尽出笔端。此时的我仿佛也感受到了诗人的闲散自在,呼吸着这沁凉的空气,莫名地觉得幸福。
站在山顶向下望,虽然已是秋天,但中原的这些树木依然郁郁葱葱且排列得错落有致,目光所及,绿意尽收眼底。正欣赏间,秋雨又缓缓地降临了人间。“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此情此景,又不由让人想起白乐天的《微雨夜行》。那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只是诗中这秋雨到底下是没下说它下了,没有雨点也没有声音;说它没下,却沾湿了衣裳。在这雨中夜行的诗人,非但不觉厌烦,还颇有好感。
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古人无疑更善于思考,而且“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所以他们“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这如丝般淅淅沥沥的秋雨,成为他们寄托千思万绪的绝佳载体,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秋雨绵绵,足可寄托思念,其中,既有对爱人的思念,也有对友人的挂牵。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李义山的那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他的爱情诗,多以华丽典雅、隐喻深刻取胜,而这首诗却写得明明白白,直抒胸臆。归期未定,秋池满涨,身在巴蜀的诗人,对与远在长安的妻子共同剪烛西窗的期盼,伴随着这潇潇夜雨,愈来愈浓,未曾变淡。待到有朝一日,诗人归去,与妻共话夜雨,当可一慰思念之情了吧。情感丰富的他,还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远隔万水千山,无法见面的友人,不知是否与自己一样,在秋雨枯荷前长吁短叹,此情此景,不免令人潸然泪下。
不知不觉间,这秋雨下得越发大了。我冒雨回到家中,独坐窗前。透过窗户,看到窗外的秋雨秋景,亦如公园中所见一般动人心弦。秋雨落在芭蕉上,也落在梧桐叶上,更落在了羁旅之人的心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那些羁旅异乡的游子,一个人,卧在床上听窗外的雨声,这样的氛围,难免勾起思乡之情。“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清晨醒来,那滴滴答答的秋雨告诉你,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