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3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岳城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7-10-31 09:01:15  

□ 张新成 夏化云

在正阳县汝南埠镇,有座古老的集镇——岳城。北面不远处古老的汝河静静地绕城而过,河水倒映着斗转星移,流淌着岁月的记忆。千年的历史承载了古城的兴衰。这里曾是汝河商埠最繁华的码头之一,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熙熙攘攘。这里曾是岳飞驻军屯兵的地方……

“岳城”是一座怪城。说它怪,因为它不是城,没有一寸城墙和城郭,它却叫城。“岳城”不是城,却建有四座气势恢宏的城门。然而,虽叫“岳城”,却无岳氏人丁。

“岳城”,在岁月流淌中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一代又一代沉淀着历史。千年的盛景,随着漕运的衰落、时代更迭,古城也渐渐沉寂。

岳城地名的由来

相传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王莽篡夺了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并对各方农民起义队伍进行血腥镇压。绿林军有位起事于南阳的首领叫刘秀,在一次和“新”军作战中,因寡不敌众大败而逃。王莽为消除后患,穷追不舍。当刘秀慌不择路沿汝河东行来到南岸的一个村庄时,天色已晚,加上连日的风餐露宿,劳累惊吓,身体已疲惫不堪,不能前行,便在村东的倒座观音堂中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熟睡中,有一个尼姑和两个打灯笼的少男少女款款而至,并口称:“施主,服药。”刘秀服药后他们又吩咐:“施主灾星未尽,切勿贪睡,请一定在鸡叫头遍时起身赶路。”说罢,3人飘然而去。不多时,刘秀被雄鸡唤醒,身体舒服了许多,也有了精神。他借助堂内微弱的烛光,环顾四周,一眼便看到正中供桌莲台上端坐的观音菩萨和两旁侍立的金童玉女塑像。这是梦中送药的3个人的模样,顿时恍然大悟。再看殿堂装饰,破烂不堪,刘秀不免有所生怜,叹息不止。这时,远处隐约传来犬吠声。刘秀知“新”军将至,不敢久留,便急忙洒泪跪拜观音,并喃喃自语:“危难逢新生,大事剂药成,菩萨托金梦,来日要报情。”而后匆匆离去。公元25年,刘秀登基,当即钦派大臣到该村重修倒座观堂,供堂内僧尼养生,并且为了感恩在此村吃药愈病躲过一劫、成了大事,特赐本村名为“药成”。但因当地方言读“药”为“约”音,误称“约成”。圣旨下后,各方客商农户便慕名迁至,寺庙殿堂逐座崛起。小村渐渐扩大,形成远近闻名的集镇。

光阴荏苒,时日流转,八百多年后,金兵犯境,北方告急,领兵元帅岳飞奉旨亲征。为了争取时间,他带兵从临安(杭州)出发急速行军,日夜兼程,不久人困马乏。岳飞观其士气,不能勉强再行,便问军师前面有没有大的村庄供将士歇息,答曰:“向北走不远有约成集镇,甚是有名。”岳飞听罢,立即下令:“再坚持一晌,到前面本帅本家集镇‘岳城’歇息,操课三日。”军师一听,知是元帅错把“约成”误听成“岳城”,不敢怠慢,急令先行官,加鞭催马,提前赶至“约成”,派人把各城门上的“药成”二字改写为“岳城”。军令发出士气大振,不多时队伍便到达目的地。他们立刻安营扎寨,搭棚垒灶。岳飞军纪严明,加之将士均认定来到元帅本家集镇,更是个个遵纪守法,人人慎之又慎。对城中居民不但秋毫无犯还帮百姓担水劈柴。在此驻扎演练操课的三日中,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在队伍起营继续北进时,城中百姓无不落泪,难舍难离。岳家军走后不久,西北方蔡都(今上蔡县)便频频传来捷报,宋兵大胜,金将兀术队伍惨败,逃遁开封。当地居民为欢庆岳家军胜利,纪念军队在此的爱民之情,一致赞同岳飞误令,改“约成”为“岳城”。然而,由于“药成”是光武帝刘秀所赐,并且历史悠久,流传甚广,若要更名却不那么容易。为此,便有本地族长、名流及“三清观”、“唐子庙”主持道人牵头聚会商谈,广贴海报,频下请帖,决定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举办“唐子庙会”,并规定大会期间对外来客商免除各种税捐。其目的,一是广传地名更改,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二是兴旺“岳城”寺庙殿堂香火;三是吸引外地客商,繁荣扩大本地市场。因此,“岳城”地名传扬方圆数百里。后虽有岳城集、岳城街、岳城店、岳城镇、岳城大队(文革初期曾更名为“立新大队”,因未被认可而自行取消)、岳城乡之称,但“岳城”二字始终未变,一直被传承沿用至今。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的“古庙会”也是商贾云集,周边四县叫响,一时间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一口古井一座庙

在距离运粮河、牛头桥不远处,有一口老井。这一口砖砌的老井井沿处,有几块青石板平整地摆放着,显然是经过精心整修的。在一块光滑的石板上,赫然刻着“万善同归”的字样。据传,这口井檀木铺底,井水清澈甘冽,熬粥米易烂,冷饮不生病。

关于这口井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清朝末年,一场匪夷所思的大火烧毁了当地香火旺盛的“三清观”,心里肮脏、到处寻花问柳的元封道长和与道观相连的大街上十多家有过坑蒙拐骗行为的商户被烧死,而在此借宿的穷和尚、被他欺负过的商家以及心地善良的乡民却安然无恙。人们提出要自筹砖瓦、灰石,重建“三清观”。正在人们对所需木料一筹莫展时,穷和尚自告奋勇:“木料包在贫僧身上。”穷和尚靠化缘筹得了所需木料,装了满满几辆太平车,日夜兼程往岳城赶,哪知行至息县境内,被一个“地头蛇”卡住,非要交过路费不可。一怒之下,穷和尚把木料全部推进淮河。旱路不通,走水路。他通过地下水竟然把木料运到了“岳城”。此时,修建“三清观”的土石物资均以备齐,就等穷和尚的木料。说来也巧,那天夜里,有人听到古井里有鸭子“呱呱”大叫,就来掌灯观看,不曾想从井里漂浮上来一根木檩,急忙喊人过来捞檩条,捞了一根又一根,直到捞够建“三清观”所需的木料方才止住。可以想象,这口井寄托了多少人质朴的情感。

在古井不远处,就有一座庙——东岳庙。这个庙位于一片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开阔地,古铜色墙壁、挑角廊檐与周围居民的住房式样形成鲜明对比。当我们走进庙门的时候,有几位善男信女正在焚香祭拜,缭绕的云雾给人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敬畏感。我们走进大殿,人祖伏羲、黄飞虎、关帝等神像塑像依次排开,庄严肃穆。大殿外的左下方,斑驳的高大石碑斜放着,仔细观看,上面的字迹隐约可辨,一笔一画苍劲有力。这是两块不同时期的墓碑,其中一块是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三月二十八日所立。碑载:“重修岳城东岳庙碑记易日……”

另一块是1920年重修东岳庙的碑记。大意是说,东岳庙有两间正殿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坍塌,其他的部分也已经颓废。几位余姓的知名人士为世道用心,命主持僧宏治利用社会捐款,修缮正殿、子孙堂、招待所和山门,前后历经十余年。主持僧仙逝之后,在1927年,世昌、世津等人认为,义不可不终,不宜以失与而自沮,于是“踵其事以成之”。修复后的东岳庙金碧交辉,圣像端严,诸司森列,凡四方祷祝者,睹其威严,可畏皆知赏罚之必公而善恶之,无不报也。稍微怀有善心的人因之而易生好善之心,即使是恶人也不因为“遂沮其为”继续作恶。诸善士此举有功于世道人心不少。此碑为正邑生员于飞撰文,省立汝南中学毕业生于炳仁、杨新国、公丹书。

节孝坊的传说

据说,“岳城”在建设节孝坊的日子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还引发了两个民间传说。在建筑进程中,从奠基直至竖立石柱等都很顺利,然而到上中门大梁时,由于体大笨重,当时又没有现代化的起重工具,无法上去。工匠们个个束手无策,领工头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烦躁不安。而恰在此时,从看热闹的人群中挤出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好像极为稀罕又似故意这里瞅瞅那里摸摸,在施工现场转来转去。领工头见此情景刚想发火,忽听有人提出,年纪大见识多,何不让老人出出主意。听了此话,老人边朝外走边摇头说:“不行不行,你们都是年轻人有头脑,我这土堆脖子的人了,有何良策。”说完人不见了。也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语启发众人,于是工匠们便采用堆土的方法,顺利上了大梁。后来,有人说这位老人必定是神仙特来为此点化的。真假与否,至今仍是个传说。

据传,凡属立贞节牌坊的贞烈女子,都必须备好香蜡纸炮,虔诚把自己的贞洁向神灵说清,只要有一点犯规触律和儿女私情也得道明,否则将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听说展李氏就是一时疏忽影响了施工进程。那是在上东小楼檐板时,无论工匠们怎样垫衬磨挪总放不牢,且多次出现晃动下滑险些伤人。这又急坏了带工者,无奈之下便派人询问主人,是否有不贞之处没有说清。展李氏经过苦思冥想,终于回忆出在一次天将下雨,往屋里抢收粮食时,有一个扛布袋的青年长工,上了梯子后缠腰的大带子开了,展李氏为了赶活便帮忙为其掖好,并触景生情,萌发了春心,但一闪即过。为此展李氏不得不重备供品,坦诚言明自己的大意,并哀求神灵给予谅解和宽恕。祈祷完毕,石板果真立刻放妥。不几天,整座节孝坊建筑便宣告完工。

 岳城的庙堂

新中国成立前,豫南地区流传一句话:“息县的城墙,光山的婆娘,新蔡的牌坊,岳城的庙堂。”从而可见“岳城”过去的18座古庙堂古寺院,16处名胜古迹景点,寺庙殿堂之多之广之壮观名不虚传。但缘何一个名不见经传而又偏僻的三县交界之处,在古代竟然能庙堂林立、名胜古迹遍布。曾为“岳城”南大门的“炎帝祠”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间(公元1609年),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三清观”,是历史上著名的庙堂,这些只有在大地方才能找到,而“岳城”却有;“唐子庙”、“岱王庙”,全国也是很少见的,而“岳城”就有;“翠云宫”,除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居住办公地点外,现存的也只听说在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峰大殿(宫内正殿供奉斗姆元君,后殿塑三圣母像),而“岳城”也有。

纵横交错的运粮河河沟如今大部分已经废弃,青青的蒿草几乎覆满了当年漕运的沟底。在“岳城”有一座老石桥,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庙上桥”、“桥上庙”旧址,当年的人们把庙堂建在相近的两座桥上,寓意跨过人间“奈何桥”即可到达彼岸仙界……

走在“岳城”的古街上,遥望古老的河道,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这里的辉煌。尽管被岁月掩埋,但被历史留下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沙,似乎成了见证历史最宝贵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激荡的岁月中,这个乡愁绵延、血脉鲜活的美好家园让每一个“岳城”人无不为之骄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