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钻探高级技工向巴扎西: 我为祖国探矿藏

发布时间:2017-10-13 08:36:26  

新华社记者 刘洪明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一名藏族钻探工人带领同事常年扎根野外:钻山沟、爬雪山、趟冰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舍小家、顾大家、探矿藏……

向巴扎西,党的十九大代表、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工勘部副经理、钻探高级技工。

从一名普通的钻工到机台上的“老专家”,在扎根野外地质勘探战线的26年时间里,他创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高地累计钻探进尺5万多米的记录。

勘探机台上的“老专家”

20多年来,向巴扎西先后参与昌都玉龙铜矿大会战、墨竹工卡县甲玛铜矿、藏北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大会战等钻探项目20余项。他长期坚守5000余米的高海拔矿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期地质“铁人”精神。

地质人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却很少向外人诉说。向巴扎西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拉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在野外。”

长期在冰天雪地勘探,向巴扎西经历着出生入死和荒野孤寂。“2000年前后,我们4个人一起在18米高的钻塔上施工,我突然在8米左右的位置掉下来了,幸亏运气好,掉在最底层的塔基里,刮伤了但无大碍。”他说。

26年的坚守,为祖国勘探矿藏,向巴扎西用铁骨柔情书写了人生的大爱春秋。“共产党员,就应当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有机会为国家作贡献,我感到很自豪。”向巴扎西说。

同事眼中的“好导师”

作为大队钻探领军人,向巴扎西关心年轻同志的培养和成长,多年来为大队培养了一个又一个钻探技术能手。在带徒过程中,他将长期积累的机械操作要诀、窍门手记整理成册,无私地传授给他人,先后带出20多名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

经他培养的这些钻探操作能手,现在依然奋战在各个矿区,已成为六队钻探施工中的一支生力军。

35岁的其美仁增曾跟随向巴扎西在机台作业。他说:“我当了8年多农民工,跟着地质队干活,认识师傅后,他手把手教我,2008年我就可以带班干活了。我是初中毕业,现在是同学中收入最高的。”

西藏地勘局副局长张焕彬说:“近年来,他们‘师徒’一班人,出色完成了项目部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藏北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大会战中,6个月一举拿下6000米的进尺施工纪录,单口井深创造了西藏地区高海拔钻探施工破2000米的历史新纪录,为西藏地勘单位在藏北能源资源钻探施工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人心里的“担当者”

在向巴扎西的心中,机台就是他的家。由于他常年坚守野外,与亲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妻子,特别是对孩子,有着难以弥补的愧疚之情。

1996年父亲去世,向巴扎西在工区走不了,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女儿生病,他很少能守在身边照顾。刚开始,妻子龙宗忍不住“怨恨”。岁月如梭,丈夫身上这种向上向善和对工作的执着,逐渐感染了龙宗。

“孩子小的时候,我跟丈夫经常吵架,老是埋怨他不顾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懂事儿,我也逐渐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和无奈。他的敬业精神慢慢打动了我,也促使我工作更加用心。”身为一名中学教师的龙宗说。

向巴扎西的女儿强珍“刚开始对爸爸确实不是很理解,甚至有点怨恨,后来就越来越敬佩爸爸了。现在有啥事儿,都会随时跟爸爸沟通。”她说。

(新华社拉萨10月11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