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华山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路的这头连着“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矢志扶贫的拳拳爱心,路的那头则通向大山深处贫困户乔景国的守望与期盼。
乔景国家住三门峡市卢氏县木桐乡河口村后岭组。立秋后的一天,张全收一早从卢氏县城出发,乘汽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路颠簸。窗外是满眼的原生态风景,但他无心观看。他心里着急,乔景国一家很需要帮助。
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乔景国家。整座房子被大山包围着,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可以通向山外。
“现在身体恢复得咋样?”见到乔景国,张全收急忙问他的病情。“有胃炎和胆囊炎,还在吃药,现在好多了。”乔景国捂着肚子说,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病一好他就要回工厂上班。
“今天来看看你们,看到你们生活艰难,心里很不是滋味,给你们带来3000元钱,希望你们好好生活,早日走出困境。”张全收叮嘱乔景国好好治病,一定要树立生活的信心,困难是暂时的,等病好了还要走出去,到工厂上班,好好挣钱尽快脱贫。
贫瘠的土地、家徒四壁的土坯房、走不出去的大山,让乔景国至今还戴着“贫穷”的帽子。父亲因患尿毒症去世,母亲体弱多病,需要常年服药,乔景国27岁,哥哥31岁,兄弟俩还没有成家立业。
“这里的条件差,吃水要到几公里外去挑,山路陡峭,一去一回需要一两个小时。”乔景国的邻居说,乔景国兄弟俩到了结婚年龄也没人说媒,谁家愿意把闺女嫁到这深山沟来受罪,好在政府正给他家建安置房,让他们对生活有了盼头。
“国家政策这么好,你们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等安置房建好了就搬出大山,到城里打工挣钱。”面对围上来的乡亲,张全收说,这里的条件恶劣,乡亲们要走出大山转移就业,一个月就可挣三四千元,一年下来就脱贫了。
乔景国说,去年,他和哥哥通过全顺公司的志愿服务扶贫团队介绍,先后在福建飞毛腿公司、郑州富士康工作一段时间,由于身体不好,再加上料理家事,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兄弟俩商量好了,等身体好些了,还要出去上班挣钱。
“您翻山越岭到俺这穷山沟,帮助俺全家脱贫致富找门路,俺真不知道该咋感谢您!”乔景国激动地说,“是‘张司令’的帮助,让我们兄弟俩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就业有了门路,脱贫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