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军民 王振江 通讯员 殷红建
站在笔者面前的女法官肖静,人如其名,柔美、安静。而一谈起她的本职工作,她眼中迸发的幸福神采、浑身洋溢的激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驿城区人民法院副庭长的她,在民商事审判一线奋斗了10个春秋,笔者手中的数字显示:她审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超过1500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案件。自2011年以来,她连续3年结案数量每年均超过200件,调撤率在80%以上,在全院民商事审判部门名列第一,在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中名列前茅。
前不久,她被授予“河南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称号。“她的心很温暖”是许多当事人对她的评价。
热心
肖静让人钦佩的是她对普通百姓的深厚感情,她炽热的心融化了许多当事人的心结。
2013年7月,肖静审理了原告驻马店某公司与被告温某等租赁合同纠纷案。由于被告涉及人数众多,在原告起诉前,曾有被告聚众围堵原告公司住所,造成公司停业的现象。起诉后,被告又召集其他租赁户频繁组织数十人通过拉条幅、上访等方式,向法院不断施加压力。
在处理这起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案件中,肖静本可以直接通知双方开庭一判了之,判令被告腾出门面房,并赔偿原告的损失。可她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对情绪激动的被告逐一进行走访,听取被告对案件的看法,向被告讲解法律知识,告知在合同到期后仍然占用原告门面房的行为已构成违约,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同时,她又了解到被告如果失去经营的门面房,将失去生活来源,造成生活的实际困难,她数次做原告的工作,“请求”原告能帮助解决部分被告的实际困难。原告的法人代表被这位法外柔情的女法官所打动,主动放弃向被告追要所欠租金,最终原、被告达成和解协议,被告腾出了占用的门面房。
被告代表在纠纷解决后说:“肖法官的热心,使我们百姓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
诚心
诚然,影响重大的群体性案件对法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一些看似很小的案件,却也挑战着法官的智慧和能力。
谷某与李某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案件标的不大,但双方赌气,李某又对谷某提起了反诉。起诉前,双方矛盾争端已经公安机关处理,案件到法院后,谷某扬言处理不好就死在法院;李某则是又哭又闹,称达不到满意就从五楼跳下去。
肖静在开始审理本案时,双方向她瞟去了怀疑的目光。面对不信任和委屈,肖静忍住了,她仍把调解作为处理纠纷的首选方案。
肖静让他们把各自的愤懑倾诉出来,并从中寻找调解的途径和契机。经过10多次面对面谈话和电话交流,双方由开始对她的抵制到接纳,她的诚心赢得了双方的信任。看到调解时机已经成熟,肖静就把双方组织到一起进行调解,从当天下午3时开始一直到晚上9时,双方从开始的争吵到沉默,到后来的商量,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爱心
不管案情是繁是简、诉讼标的是大是小、当事人文化水平是高是低、所处社会群体是强是弱,在肖静的心中都是一样的,她在用爱心感化着民心。
原告赵某与被告郑某委托合同纠纷案,原告是位年逾七旬的老汉,为赌气与被告打起了这场官司,但其手头并没有任何证据,在明知要败诉的情况下,仍坚持与被告争个高低,并声称:“如果败诉了我就上访!”
面对这样一名法律的门外汉,肖静并没有很快将案件一判了之。当她得知赵某孤身一人、性格孤僻时,庭外就和他拉家常;当她听说赵某生病住进医院时,就买来水果到医院探望;当她看到赵某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时,就联系有关部门帮助其解决低保问题。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赵某万分感慨,郑重地表示:“再打这怄气官司,对不起咱好心的肖法官!”之后,他主动撤回了起诉。
耐心
肖静作为一名女法官,她纤纤柔质,却是剑胆琴心。
她接手过一起这样的案件:原告是郑州某一家大公司,被告是本地某著名集团,双方本是合作经营多年的生意伙伴,却因一笔买卖,双方极为对立,拒不同意调解。第一次调解时,双方均态度傲慢,彼此中伤而拒绝调解,并要求尽快开庭,声称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也不妥协。对调解,双方律师都彻底失去了信心。
肖静却没有急于开庭,而是采取了“冷处理”,她认为外围工作更易于疏通化解矛盾。她在庭前做了大量的工作,9次询问、4次勘验货物、2次外出调查、3次对专家咨询,设身处地与双方沟通,建议双方要共渡难关……不懈调解工作后,奇迹出现了:双方握手言和,继续建立合作关系,“双损”变成了“双赢”。这次,双方的律师信服了。
她对笔者坦言:“简单一判了之,虽然案件结了,处理也正确,但并非是最佳解决方案。扎实耐心的工作,辨法析理,胜败皆明,是我们法官应当追求的法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