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运洪
早就听说确山县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尚庄村兴隆村民组残疾农民杨爱华的大名,他在确山县农机修理行业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后来在三里河街道办事处计生协会的帮助下,于2008年成立了“确山县合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年来,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机修理人才,不少计生家庭成员在他那里学到了真本领,在自己的家乡干起了农机修理行业,成为新时代致富的“领头雁”。
近日,笔者慕名采访了他,这位拄着双拐、不善言谈的45岁的中年男子,放下手中的业务,向笔者讲述了他八年来的创业历程。
义务助乡邻
开办农机专业合作社
2008年3月,杨爱华找到三里河乡计生协负责人,把他想开办一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想法告诉了计生协负责人冯登辉。冯登辉当即答应说,你的想法很好,现在全乡农机有三四百台,以后村民们买农机的会更多,你就大胆去干,有困难计生协帮你解决。杨爱华听冯登辉这么说,来了劲头,回去后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就成立了“确山县合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任合作社的总经理,不久就发展协会会员40多人,耕种车辆达40多台、各种农业配套附机累计100多台。
缺技术养殖失败
杨爱华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在办好农业合作社的同时,他发现养兔是前景看好的养殖项目。他于2010年春自筹资金8万元,在本村常庄村民组前面筹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型养兔场,购新西兰种兔400多只。在繁殖到1000多只时,由于管理不善,防疫技术跟不上,不到两年,所养的新西兰白兔基本死光。他为此外欠了一屁股债,当时就琢磨,养兔不中养鸡总可以吧。他用卖粮食的钱,加上借了朋友几千元,买了500只萨克斯鸡苗(产蛋鸡)。谁知鸡苗更难喂养,鸡苗长到一斤半重时,红白痢疾、球虫病、鸡瘟等病大量蔓延,半月之内全部死光,太可惜人了。杨爱华每每回忆这两桩事时就痛心不已。从此,在养殖方面说啥他也不敢再投资了。
深获用户称赞
从1989年以来,杨爱华干了让他自己也数不清的义务工,受到杨爱华恩惠的人太多太多啦。杨爱华的妻子告诉笔者,杨爱华每月得出去为农民修车二三十次,几乎天天就没在家闲过一天,最近的本村、远的各乡镇、再远的就出了县啦,如到汝南、西平等县,还有信阳,都是人家来接他的。
本组43岁的农民仇松山告诉笔者,去年夏种时的一天下午,他的郑州产金牛牌15匹马力的拖拉机,在耕种时突然坏在地里,当时也找了几位在地里正在耕地师傅,修好了刚开几米又坏了,坏了还修,就这样修了三四个小时也找不到毛病,急得他满头大汗。万般无奈时,他想起了杨爱华,一路小跑地来到杨爱华家,只见爱华的老母亲在家,爱华的母亲问松山,看你慌里慌张的,啥事?松山说我找爱华给我修车。爱华的母亲告诉他,一大早石滚河镇一个修车的把爱华带走了,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一天啦,也该回了。
就这样,松山一直等到晚上8时才等到了爱华回家。爱华得知松山的车还坏在地里,劳累一天的他,二话没说,打着手电,来到松山的地里检修机器,经检查发现,机器缸头磨损过重,凸凹不平,引起缸垫烧坏、漏水。经过爱华三四个小时的精心打磨,终于安装成功。一直干到后半夜的爱华,饭也没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松山说,从爱华给他修后至今,他的拖拉机再也没有出现过吹缸垫的毛病。
西平县芦庙乡马河村37岁的张伟(现在杨爱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学习机械修理技术)告诉笔者,去年9月底,经朋友介绍,听说杨爱华的修车技术高,就慕名来到杨爱华家,说明了自己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已换了“四配套”(缸筒、活塞、活塞环、连杆瓦),机器故障还是没排除,急得我没办法,当时就找到杨爱华。听了张伟说明了情况,杨爱华马上就跟着张伟的后面说是去看看,到了张伟家的机器旁细致看了一番后说:“张伟啊,你这机器没大的毛病,只是供油点没调好。”经杨爱华三下五除二地稍加调弄,问题彻底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