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8月16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再现道德模范好形象 大力传播孝老爱亲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7-08-16 07:29:17  

 用十五天时间搬上舞台

——访驿城区宏扬豫剧团团长杨伟

记者 郑付生

“我们打破艺术创作常规,仅用15天的时间,就把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搬上舞台,与群众见面。”8月15日下午,正在市会展中心排练戏剧的驻马店市驿城区宏扬豫剧团团长杨伟告诉记者。

杨伟介绍,在今年7月全市文化产业项目观摩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存杰要求,驿城区文化局和旅游局要在20天内把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搬上舞台。宏扬豫剧团接到这个任务后,演员加班加点,一天排练几场,打破艺术创作常规,最终用15天时间把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搬上舞台,导演介入后用9天时间成功演出。

杨伟说,戏剧《嫂娘·大娘·亲娘》由孔祥龄、张毅编剧,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导演王香云任导演。该剧是根据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模范事迹改编而成,反映的是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村民赵小参,面对厄运,她用柔肩承担家庭重负,几十年无怨无悔抚养婆家的3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及两个侄子成长,在岁月的磨难中演绎出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肩负家庭重任,坚持偿还几十年来抚养弟弟和妹妹欠下外债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位中原妇女勤劳坚强、朴实善良的人物形象,弘扬了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传统美德,被尊称为“嫂娘、大娘、亲娘”,揭示了“母爱掌舵闯风浪,平凡人生不平凡”的人生哲理。目前,我市创文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希望通过这个剧目在全市的巡回演出,进一步擦亮我市“好人之城”这张金字招牌,影响群众学道德模范,争做文明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同扮靓我们的家园。

在谈到排练剧目时,杨伟说,排练戏剧《嫂娘·大娘·亲娘》是我市目前创文的需要,同时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即将在我市举办,原创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作为我市的参赛剧目进行参赛。为排练好这个剧目,宏扬豫剧团有30多人参加演出,最小的11岁、最大的47岁。饰演赵小参的演员邓洁一边加班加点背台词,一边对着赵小参的全国道德模范宣传照片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琢磨赵小参的人物内心世界,要把一个真实的赵小参奉献给观众。全场戏约两个小时,邓洁有1小时40分在台上演出。

7月26日晚,驿城区精心打造的大型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在市会展中心举行首演。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存杰及驿城区四个班子领导和群众观看了演出。演员的倾力演出,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大家掌声不断,泪流满面。赵小参生活中的丈夫李雪太也坐在观众席上,他很受感动,认为演的很逼真。赵小参因在新疆没有观看演出,但剧团给她寄去了视频,她对演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十年打一戏,十年磨一戏。杨伟说,为使剧目达到精益求精,剧团先后邀请了河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著名戏剧评论家董文建,河南省文联原副主席、河南省剧协原主席、正厅级巡视员、著名戏剧评论家王洪应,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河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刘景亮,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剧作家、著名戏剧评论家陈涌泉,河南省戏曲学会会长、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谭静波,国家一级导演、著名戏剧评论家黄海碧等进行点评。根据戏剧的要求,专家提出了3次大的修改意见,每次结合实际情况都进行了修改完善。相信,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定能走出河南,与全国群众见面。

《嫂娘·大娘·亲娘》剧照

以经典剧目推进创文工作

记者 郑付生通讯员 米 山

7月26日晚,由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驿城区委宣传部、驿城区文化局和旅游局承办的原创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在市会展中心举行首演。8月14日晚,在市会展中心进行首场巡回演出。《嫂娘·大娘·亲娘》的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

驿城区委书记贾迎战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克难阶段,驿城区以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真人真事创作出大型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就是要弘扬这种可贵的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传统美德,把在岁月的磨难中演绎出的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搬上舞台,展示在世人面前,观后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创作这个经典剧目,驿城区结合当前创文工作和省第十四届戏曲大赛,精心选题、精心创作、精心编排,短短15天时间搬上舞台。为完成这部大型现代剧,驿城区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由一名区委常委负责,由驿城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创作编排领导小组,区文化局和旅游局全力以赴做好排练工作。在资金上,驿城区拿出专项经费全力保障,并多次召开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四个班子领导带头观看提出修改意见,在演出当中多次邀请省、市专家进行点评,现场修改,使这部原创大型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打造成驻马店“好人之城”经典剧目,展现给全市人民。

下一步,驿城区要以这部经典剧目助力创文工作。目前,创文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要学习赵小参等身边好人事迹,勇于担当、不怕吃苦、克服苦难,全力打赢创文攻坚战,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东说,整个剧情营造了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对扩大道德模范的影响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家住市区中华大道西段的张先生是个老戏迷,他说,赵小参的事迹很感人,小区的宣传板面上有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的照片,参加演出的演员很卖力,感情投入很真实,舞台现场感强,他观看中哭了好几次,很受感动,我们身边就需要这样有善心的人。

一位现场观看的中学生说,他和几位同学都感动哭了,以后要更加好好学习,向身边的模范看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亮相戏剧舞台

——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观后絮语

□ 徐则挺

8月15日晚,市会展中心剧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由驿城区宏扬豫剧团隆重推出的原创大型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正式与观众见面。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作为该剧倾心讴歌的主要人物,首次亮相戏剧舞台,博得阵阵掌声。

赵小参是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的一位农村妇女,1979年嫁给了本镇村民李雪太。1983年,公公婆婆相继去世,丢下两个妹妹和3个弟弟,大的不足17岁、小的才6岁。自己的大儿子尚在襁褓中。赵小参面对厄运,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用铁肩担起道义,用柔情温暖人心,几十年如一日,尽心抚育弟弟、妹妹、侄女、儿子,在岁月的磨难中演绎着人间大爱,用坚守和付出使一个不幸的家庭走出阴影,战胜风雨,立足社会,赢得人生。

《嫂娘·大娘·亲娘》作为一台主旋律大戏,虽然排练时间不长,却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首先,作品以饱满的激情、艺术的形式,比较全面、完整展示了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催人泪下的模范事迹。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中,既弥漫着时代的云烟、乡土的风韵、沁人心脾的地气,又浸润着传统的血脉、民族的气派、温馨醇厚的乡情。作品用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崇仁爱、守诚信、重情义、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美德。

其次,作品坚持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再现了戏剧主人翁及其家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不幸、风雨、磨难;实事求是展现了生活的本来面貌。没有虚伪的掩饰、随意的编造、人为拔高。为筹集安葬公公婆婆的费用,挨门挨户央求借贷;为维系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主动辞去民办教师职务;为缓解家庭经济开销的困窘,拖着瘦弱的身躯偷偷去卖血;面对不听话的亲儿子,气急之下打了儿子屁股;面对想用退学方式为自己分忧解难的侄女,百般劝说无效,只有挥掌朝自己脸上左右开弓……她心里时时装着全家人的冷暖,唯独把自己的安危放在最后,甚至置之度外。

再次,该剧的初步成功凝结着剧组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编剧、导演、音乐、舞美、演员、灯光、道具等方面的艺术劳动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舞美设计用大写意手法呈现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河,带给人们深刻的寓意、无尽的遐想,诠释了幕间曲反复吟唱“生活的道路就像一条河”的道理。陈岭先生的唱腔设计,将歌剧等音乐元素融入豫剧音乐,突破了传统豫剧板式的藩篱,扩展了豫剧音乐的表现力,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艺术氛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艺术才能。

《嫂娘·大娘·亲娘》初出茅庐,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还有很大提高余地。例如,在戏剧结构上要适当瘦身,在人物塑造上要进一步典型化,在编剧和导演方便,要继续提炼升华、寻找好的细节,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实现高于生活,带给人们更强烈的审美享受。

 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剧情简介

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由平舆县农民、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的模范事迹改编而成。戏剧艺术再现了赵小参30多年来无怨无悔抚养婆家3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及两个侄子的感人事迹。她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肩负家庭重任,坚持偿还几十年来抚养弟弟、妹妹欠下的外债。赵小参用坚守和付出,使原本不幸的家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戏剧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朴实善良、孝老爱亲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揭示了“母爱掌舵闯风浪,平凡人生不平凡”的人生哲理,营造了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弘扬了勤劳坚强、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传统美德。该剧对扩大道德模范的影响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由驿城区宏扬豫剧团创作编排。

 (徐佳瑞)

道德模范赵小参 

记者 张大成

豫剧现代戏《嫂娘·大娘·亲娘》由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模范事迹改编而成。

赵小参今年64岁,是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村民。1979年,赵小参嫁给本镇村民李雪太。几十年来,赵小参无怨无悔抚养婆家3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及两个侄子,并为他们组建家庭。她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坚持偿还几十年抚养弟弟、妹妹欠下的债,被弟弟、妹妹称为“嫂娘”。

1983年,公公婆婆相继去世。为了安葬他们,赵小参借了12家乡邻的钱。公公婆婆去世后,给她丢下两个婆妹和3个婆弟,最大的17岁、最小的6岁,还有两间东倒西歪的堂屋和一间用木头顶住后墙的厨房。面对家庭重担,赵小参毅然挑起。没多久,老屋坍塌,赵小参把弟弟、妹妹接到自己家,一家9口人挤在3间土房里。为解决住的问题,赵小参花1100元,为弟弟、妹妹买下了生产队的3间瓦房。此后几年,赵小参辞掉自己心爱的民办教师工作,想方设法多挣钱,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让两个婆妹风光出嫁,帮二弟和三弟盖了新房、办了喜事,让他们各自有一个温暖的家。

1999年,赵小参又开始张罗四弟的婚事。由于没有钱,三夏结束后,她南下广州,一边拾荒挣钱、一边求情借款,为四弟凑了15000元建房。没有宅基地,她把儿子的宅基地让给四弟,终于让四弟在那年冬天住进新房、娶来媳妇。然而,她的小儿子却因家中无新房和女朋友分了手。

2002年秋天,赵小参被查出食道癌。坚强的赵小参开始与病魔斗争。她凭着借来的20000多元,在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做了3次手术,抽掉两根肋骨,食管切除了25厘米。经过7年的治疗,她的病奇迹般康复了。乡亲们无不感慨地说:“真是好人积好德,好德有好报啊!”

赵小参与妯娌和睦相处,亲如姐妹。在她患病期间,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二弟的妻子突然暴病身亡,二弟在外打工失去联系。当时,两个侄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没人照顾。赵小参不顾疾病缠身,又毅然担负起抚养他们的重任,直到大侄子接到北京化工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外打工误入黑砖窑4年没有音讯的二弟回到家,跪在赵小参面前:“我这辈子最感激的人就是您,您就是俺的‘嫂娘’啊!”

为抚养弟弟、妹妹加上自己看病,她家欠了5万多元的债。虽然兄弟姊妹多次提出要分摊偿还,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在公公婆婆面前,我是大儿媳;在平辈面前,我是大嫂;在晚辈面前,我是大娘。这三个‘大’字,就是我的全部责任。你们过好日子就行了,所有的账不用你们还。”

于是,赵小参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天津市一个农业园区,干起打药、拔草等农活。农闲休息时,她去拾荒挣钱。当她把欠的最后800元还完时,心头的石头才落了地。

2014年9月,赵小参入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类好人。2015年10月,赵小参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她现在在新疆跟着儿子生活。她为我们这个家忙碌了一辈子,该享福了。”近日,记者与赵小参的丈夫李雪太取得联系。提起妻子,李雪太言语中充满了疼惜。他说,妻子是个闲不住的人,走到哪儿都会传递好人精神。儿子邻居家的孩子没人带,她主动帮忙;别人有了难处,她热心相助。一开始,邻居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满腔热情、乐于助人,当知道她是全国道德模范时,都啧啧称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