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专业化 种植规模化 生产特色化 销售品牌化
西平县沃野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抱团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弓 肖)近年来,西平县沃野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4000多元,沃野“中红”牌产品远销武汉、北京等地。合作社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示范社”称号。合作社理事长焦献中被西平县委、县政府授予“第四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首届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并荣获西平县两届“十大杰出村官”、两届“十大优秀村官”称号。
组织专业化。西平县焦庄乡高庙村因人多地少、分散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种植业收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2005年,焦献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通过多次外出考察、与群众走访座谈,2008年,沃野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通过集中采购、联合营销等方式发展畜牧养殖业、杏梨种植业,有效降低了入社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2009年9月,该村两委一班人以沃野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投资30万余元购置制粉设备,兴建了粉条加工厂,以此为龙头增资扩股,吸纳298名社员,入股资金60万元。
种植规模化。2008年春,焦献中引进红薯优质新品种,当年亩产就达2100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0.8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2009年,他成功流转了300余亩耕地返租给种植大户,集中连片推广红薯新品种,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红薯为特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成立中红红薯专业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了统一选定良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耕作种植、统一规范管理、统一回收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合同。当年秋季,红薯基地的种植户丰收,每亩红薯综合收益达1500元。
生产特色化。选准市场定位后,焦献中组织入社农户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牺牲产量和增加生产成本为代价,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纯红薯淀粉为三大主打特色,兴建了中红粉条加工厂,开始了作坊式的手工纯红薯粉制作,出厂价达到每公斤24元。红薯深加工后的副产品红薯渣也成为养殖户的抢手货,售价每吨800元。
销售品牌化。焦献中及时为产品注册了“中红”牌商标,坚持以三大特色打天然牌、绿色牌,对粉条产、供、销实行全程监管,严把质量关,做到粉条包装明确产商地址,质量反馈有联系电话,确保食品生产安全卫生。针对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对粉条产品进行分类和精细包装,通过商场超市代销、赊销模式,迅速健全了销售网络,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谈到未来,焦献中信心满满:“只要以务实创新的精神,走合作生产的道路,在发展中积累经验、拓展事业,我们就一定能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把高庙村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