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殿文 闫海峰 文/图
河南村村民余中德的妻子在摘桃子。记者 闫海峰 摄
日前,记者走进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昔日的丘陵荒地已变成了生态林果基地。座座“花果山”成了河南村老百姓手里的“摇钱树”。
该村第一书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干部肖向辉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河南村位于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北部,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总人口412户1750人,属于丘陵薄地,原来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业作物为主导产业,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2015年人均纯收入26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1人,属于省定贫困村。
河南村历史上就有种植优质梨树的传统,所产的“马谷田瓢梨”,在清代种植规模和影响就相当大,具有果质细嫩无渣、含水较多、味甘甜清香,食之如含冰噙蜜、香甜酥脆、凉爽可口,经常作为贡品。市人大代表、该村党总支书记余永立介绍,近年来,河南村立足实际,依托现有林果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企业,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下属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鼓励农民带地入股,收益按照农户80%、公司20%进行分红。将昔日无人耕种的丘陵荒地进行统一管理,发展以晚秋黄梨、丰水梨、瓢梨等为代表的果树种植,目前种植面积3000多亩,产值达6000万元,仅林果这一项人均就增收了2000多元。
作为浅山丘陵地区,河南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朱砂红桃树生长,近年来,这里又引进嫁接了朱砂红桃树,去年开始挂果,今年因为雨水充足、光照充分,长势喜人。村民余中德家承包荒坡地50亩栽培朱砂红桃树,因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