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司
炎炎夏日,上蔡县无量寺乡郝庄村村口新投产的箱包加工厂里却凉爽宜人。今年42岁的贫困村民刘香荣和同村的二三十名妇女,就在这个专业加工手提布袋的厂子里打工。在人民生活改善、命运转折、家庭变迁的万千故事中,刘香荣的命运变奏曲值得关注。
刘香荣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刘香荣和丈夫刘占军都是1975年出生,又是同村人。2000年,刘香荣和刘占军二人喜结连理。两个女儿出生后,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夫妻俩便将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照料,二人则前住福建打工。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的一天,正在做工的刘香荣却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当地的医院救治,花了3万元。出院后,刘香荣回到老家休养,丈夫继续留在福建打工,挣钱还债。
2009年,刘香荣再次发病,又花掉了2万多元。妻子出院后,刘占军再次背起背包外出打工。
2011年,刘占军在打工地发生车祸去世。因怕患病的刘香荣承受不住,家人和村民至今都没敢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时间长了,村里人就说,刘占军在外面又找了一个,还生了两个男孩。
多年没有丈夫的音信,对于丈夫“出轨”的传言,做过两次脑部手术的刘香荣有些将信将疑。几年来,刘香荣在照顾婆婆和两个女儿之余,有空时就给丈夫做鞋,期待着有一天丈夫还能回来。
“她这3间旧瓦房没扒掉之前,一面墙上挂了好多双鞋子,都是刘香荣一针一线给丈夫做的。”上蔡县委宣传干部陈金美2015年8月到郝庄村任第一书记后,最先走访的就是刘香荣等几户贫困家庭。
刘香荣家住郝庄村6组,家有3间堂屋2间偏房。其中,3间堂屋因年久失修,四处跑风,屋顶漏雨。一到下雨天,家里只好多放几个盆子接雨水。头一次到刘香荣家,看到她们一家三口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陈金美禁不住鼻子一酸:“说啥也得让香荣家变变样!”
忙起来一连多日顾不上回家的陈金美,隔三差五便来到刘香荣家看一看。
去年,刘香荣的小女儿小学毕业,在陈金美的协调下,位于上蔡县城的上蔡思源实验学校破格接收其入校就读,并免费提供食宿。陈金美和乡、村干部还积极为刘香荣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
陈金美向记者介绍,刘香荣家是目前全村48户贫困户之一。村里引进了箱包加工厂后,全村共安排了5户特别困难的劳动力到厂子里打工。技术简单、易学,一天上8个小时班,收入稳定。其他贫困户根据不同情况,也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记者了解到,刘香荣家除4亩地的收入外,现在一家三口还享受A级低保,每人每月177元,三个人一个月531元;刘香荣在加工厂干活,每个月1200元工资。再加上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运营的集体经济项目,年底她家还能得到3600元的分红。
“大女儿到石家庄给做生意的姑姑帮忙去了,小女儿上学不用花钱,俺也挣上了工资,要不多久就能住进新房子,俺再也不为生活发愁了!”刘香荣昔日的愁容一扫而光,乐呵呵的脸上满怀感激,更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好日子,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刘香荣和她的乡亲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