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22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银:为残疾婆哥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7-05-22 07:18:10  

记者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是《三字经》中的句子,其大意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在上蔡县蔡沟乡赵庄村,就有这样一位普通农民:她以宽阔博大的胸怀和一颗菩萨般的心肠,精心呵护着这个家庭,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她照料的对象,却是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婆哥。她的名字叫刘银,在当地人们都说她的爱心比金子都闪亮。

五月的一天,记者随上蔡县工商质监局帮扶干部一道走进刘银家中。正在院中给花草浇水、身材微胖的刘银满脸笑意地接待我们。虽然住的是多年前盖的红砖青瓦的旧房子,院子不是太大,但屋里屋外却收拾得干净利落。

今年53岁的刘银和丈夫育有一儿一女,均已成家。儿子儿媳常年在郑州等地的工地上跑运输,孙子孙女在县城上学。此外,这个家里还有一名成员,叫赵得关,今年71岁,是刘银丈夫的亲哥哥。赵得关兄弟五人,排行老二,刘银的丈夫赵五明排行老五。1983年,刘银嫁到赵家后没几年,这个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赵得关就一直住在五弟家。

攀谈中,记者得知,赵得关年轻的时候会拉二胡、板胡,赵五明会吹唢呐,兄弟俩都是当地有名的艺人。

听说要采访弟媳的事迹,躺在堂屋东间的赵得关硬要坚持着在后背垫着东西坐起来跟记者说话。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得关自幼患有软骨病,一直没有成家,“75·8”洪水过后,病情加重,30多岁时瘫痪,双腿和左手完全失去正常功能,右手稍微能够抓物,勉强能将饭菜送往口中。靠床边的山墙上,挂着他过去的照片和他一直喜爱的板胡,可是如今他再也不能演奏《朝阳沟》、《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这些他曾经最拿手的戏曲了。

“要不是有弟媳照料,我这个身子骨早就没了……”赵得关哽咽着说,原来是母亲照顾他,母亲瘫痪后去世了,多年来他都是在五弟家生活。一日三餐,大小便都在床上,换洗衣物、翻身、擦身,几十年来,这些累活、脏活都是弟媳刘银默默无闻承担着。干净利索的刘银,总是将婆哥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个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赵五明为了补贴家用,总是风里来、雨里去,骑着摩托车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参加演出。

多年来,为了照顾这位瘫痪的婆哥,刘银回娘家、走亲戚总是少之又少,逢年过节去娘家坐一坐,却没有一次留在娘家吃饭,更提不上在娘家住上几天哪怕是一晚。对此,刘银的爹娘和妹妹、弟弟也有不少“抱怨”。刘家人只好向邻居解释:“都说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一点也不假啊!”

在刘银的言传身教下,多年来,刘银的儿女对自己的二伯也都是用心照料。怕二伯一个人时孤单,已经出嫁的侄女给二伯买了一部带视频的唱戏机,不仅能听戏听歌还能看歌舞。去年夏天,在二伯的一再拒绝下,硬是为二伯的房间安装了一部空调。赵得关三弟的孙女,也从网上购了一部收音机,送给自己的二爷。有了唱戏机、收音机的陪伴,赵得关不仅心灵上得到了娱乐,还了解到党和政府的许多好政策,以及外面精彩的世界。生性开朗的赵得关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唱起年轻时喜爱的唱段,唱腔豪迈,嗓音洪亮,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临近中午,刘银将一碗刚煮好的热腾腾、香喷喷的方便面端到婆哥床前,夹起筷子耐心细致地喂他。赵和关吃得很是舒心,但他的眼睛湿润了…… 3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