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0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发布时间:2017-05-04 06:50:32  

王树杰

    当前,我市大麦已进入了扬花期、灌浆期,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病害和虫病危害最重的时期,为确保大麦高产稳产,加强大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十分重要,建议根据田间苗情采取以下栽培管理措施:

蚜虫防治。大麦抽穗后,随着气温升高,蚜虫繁殖速度加快,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30%。对于百穗蚜虫量达到或超过500条的麦田,每亩可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4.5%高效氯氰菊酯20~40、乐施本60毫升~8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中的一种药物,加40%的氧化乐果50毫升~100毫升,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第一次施药后,间隔7天左右进行第二次喷雾,同时注意调换施药品种。

病害防治。对于条锈病、白粉病的防治,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喷雾防治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1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7天~10天后再喷药一次。对于纹枯病发病较重的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加水50公斤喷雾,隔7天~10天一次,防治2次~3次,注意把药液喷在茎基部。大麦黄花叶病属于土传病毒性病害,只能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和春季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预防大麦黄花叶病发病较重的田块。发病初期要及时施用速效氮和磷肥,促进植株生长,减少损失。同时,下年注意品种的更换,种植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开展大面积轮作倒茬,同时要严防病土转移或扩散。黄矮病是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其防治除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之外,可以通过杀灭蚜虫、消除传播媒介的方法加以防治。

叶面喷肥。结合防虫治病进行“一喷三防”叶面追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加水30公斤喷雾一遍,可以有效防止大麦因高温早衰,增加灌浆时间,提高大麦千粒重1~2,喷施时间选择在早、晚进行,以利于植株有效吸收。对于有脱肥症状的麦田,每亩可再加尿素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公斤,加水50公斤补肥,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

适时收获。发芽率高低是啤酒大麦最为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发芽造成影响。啤酒大麦一般在腊熟期收获最为适宜,饲料和食用大麦可在完熟期或稍后收获。收前应避免或减少雨淋,收后要尽快脱粒、晾晒、清选。当籽粒含水量低于12%时,及时包装入库,并依照生产用途,按品种分类储放,避免受潮和发生虫蛀和霉变,保证商品质量。

       (作者系市农科院副研究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