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4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名臣王诰

发布时间:2017-04-11 07:22:32  

□ 田春雨

“纵观王诰生平,其忠于职守、秉公为民、忠君爱国的精神,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发扬光大。”在西平县芦庙乡潘老庄村,一提起王诰,王凤仪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故事、叙不完的家常。近日,为追思先人生平、缅怀前贤功德,西平县王氏宗亲族人举行仪式祭拜明朝一代爱国名臣王诰,以弘扬其忠诚正直、爱国为民的精神,为传承文化薪火添禾加柴。

本早已怀揣尊崇之情,恰又值清明节来临之际,通过走访王氏乡邻、查阅文献资料,我也得以对王诰——这位从柏国大地步入朝堂之上的右都御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王诰,字公遇,号棠溪,河南西平人,生于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少聪慧,学识博深,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著有《河西稿淮南奏议》《三余雅会题》《东隅集翰》等书籍,曾任山东按察司副使、陕西布政司使、南京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等职,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大明江山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诰忠君为民,忠于职守,定大同兵变,巡抚甘肃,剿除倭寇,厥功昭伟。王诰的有生之年,授行人,迁户郭郎中;定大同,马到成功,记功在册;官汝宁,世袭千户,后补任山东东昌知府,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寻擢佥副御史;巡抚甘肃,练兵马,增城堡,戍边卫国,政绩显赫,受白金文绮之赐;累迁南京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漕运,兼抚淮南地方。当时,倭寇又起,王诰提调浙、福、湖等九省军务,调兵谴将,风从响应,江淮之地,长以安宁。诰平倭碑文存载于江苏《阜宁县志》。王诰一生为官,明嘉靖丁巳年(1557年),感疾卒,归葬西平县谭店乡王吉白庄西南一公里处洪河北岸。《河南通志》记载,明王诰“故里在县西王寨保下里老王庄”,王诰墓“在西平县城西三十里处汝河北岸,诰右都御史。”

缅怀先人,是为了激励和感召更多的后来者奋发图强、忠义刚正、忠君爱国,承继并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是为了吸引和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一直以来,西平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先后被授予“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大铜器文化之乡”、“河南省书法之乡”等,已举办九届嫘祖故里拜祖大典、五届中华母亲节系列庆祝活动,对提升西平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洪河公园南侧矗立了一座3多高的王诰石像,去年在谭店路口立起了几座‘王诰故里’路牌,可见该县上下对先贤的追思和纪念之情。”西平县柏城街道办事处王司庄村的王明告诉笔者:“近期,西平县王氏族人又自发捐资十几万元,准备将王诰墓志铭重新立于墓前,供后人诵念、瞻仰其精忠爱国的精神。”

据了解,就王诰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西平县王氏后人几经商量,已有一些打算,主要是积极挖掘和整理有关王诰的生平事迹及业绩贡献,并将其装帧成册以示后人;整修王诰墓地,重建王氏宗祠,以怀先人;筹建王诰纪念馆,把有关文献、实物和影像资料分类汇集、保存、展览;力争每年定期举办追思祭拜活动,形成常态化等。“从明朝至今,王诰是西平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代忠于职守、爱国为民的名臣。讲好王诰的故事,传承并发扬好其精神内涵,是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凝聚民心、汇集推动社会发展正能量的载体之一。”该县一位退休老教师说,“相信有基层老百姓的勠力同心,有县委、县政府的关注支持,随着深入的挖掘和展示,丰富的西平人文历史一定会为‘四个’新西平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文化引擎和支撑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