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3月27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县:跨越发展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7-03-27 08:54:31  

程一桐

肩扛锄头的老汉从腰间解下烟枪,敲了敲鞋底的泥浆,痴痴地看着路的尽头,一只枯瘦的老狗跟在他的身后,不停着嗅着路边的草丛。当最后一抹残阳渐渐被黑夜吞噬,赵老伯一天的劳作也结束了,寂静笼罩着这座小城,昏暗的煤油灯下,老伯细数着每天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生活模式,让本就贫困的身影更显落寞与凄凉。这是上世纪80年代新县人穷困生活的一个缩影。

遥想当年,新县县城总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人,有“一个灯泡照全城,一个喇叭响全城,一支纸烟转全城”的说法,贫困县的帽子死死地扣在人民心头,贫困落后的现实基础将这座拥有红色记忆的小城阻隔在南方迅猛发展的浪潮之外。

时间是永不停歇的,时代是风云变幻的。

改革开放以来,新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瞄准自身定位,把握时代特色,坚持“红色引领、绿色生态”,将山水环抱的山区变换成绚丽多彩的人文胜地。通过多年的积淀,新县已从积贫积弱的小县城逐渐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红绿相宜的魅力之城!

如今的新县:潢河两岸,垂柳飘香,车水马龙,四通八达;潢河路、京九路、望城路,路路通南北;高架桥、铁索桥、彩虹桥,桥桥贯东西;桂花园、爱心园、滨河园,园园有春色;英雄山、将军山、花果山,山山有美景;潢河橡胶坝蓄水成湖,沿河观景台魏然耸立,wifi信号全城覆盖,八月桂花满城飘香,长达数十里的滨河景观带已然成型。城区总面积从不足3万平方公里发展到容纳20万人口、建筑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的新城,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豫南山水园林城市呈现世人面前。岁月见证了新县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诉说着“老城换新颜”的坚持与不易。

“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新县立足于自身优势,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打造了一大批原生态的旅游产业,“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的旅游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了解新县的重要窗口。

“来到这里不仅能接受红色洗礼,还能泡一泡天然氧吧,这种感觉太美妙了。”女士第一次来到新县就对这美丽的景色赞不绝口。在“美丽中国”席卷全国之际,新县应势而为,顺势而上,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打开了老区新县的腾飞之门。依托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绿色资源优势,老区人民深入挖掘豫风楚韵的历史文化,先后打造“画里乡村、梦里老家”西河,“将军故里、生态家园”田铺大湾,“故园之恋、内地江南”湾店村等14处古村落观光示范点。“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毛铺古村落交流研讨”、“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成功举办,推动了新县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20161月至9月,全县接待游客222.2万人次,旅游相关综合收入达10.87亿元。

新形势缔造新常态,新常态引领新风尚。“健康生活”已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理念渐入人心。今年3月份新县举办的全国登山健身大会,吸引了近6000余名全国各地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与,“健康新县”的号角吹响全国。11月份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再次在新县成功举办,更是为老区的旅游产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西河湾、丁李湾、田铺大湾等古村落的建成落地,到鄂豫皖三省六市十六县组成的大别山健康旅游联盟的正式启动,再到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大别山露营公园、大别长淮新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修建,无一不透漏着这座山水之城的绿色魅力、人文魅力、健康魅力,新县走出了“健康+旅游+体育”的旅游新模式。

二十年,风雨兼程,

二十年,百折不挠,

二十年,不胜不休!

革命战争年代,老区新县在巍峨的大别山上铸就了一座座红色丰碑;新时期,新县人民再次用智慧和汗水续写下一曲曲华美乐章。新县这朵“大别山下的红花”,正朝着朝阳,迸发勃勃生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