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芸芸
随着央视3·15晚会的闭幕,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松了一口气,即便是被点名的某汽车品牌,也因所提及的问题早在晚会前就已实施召回,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不知从何时起,央视3·15晚会已成为汽车企业及公关人士一年中最重视的日子,似乎被晚会曝光的消费者权益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从我国质检总局的官网可发现,3月1日~15日,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汽车召回信息多达14条,几乎一天一召。如此频繁的召回密度,恐怕不只是巧合那么简单。对于部分汽车企业来说,赶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召回,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然而,随着央视3·15晚会的结束,各家汽车企业就能安心睡大觉,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了吗?笔者以为,只有将每一天都当成3·15,时时刻刻将消费者权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首先,每天都过3·15乃是车企“长治久安”之道。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更容易成为新闻的提供者,加之舆论对负面报道的“天然热爱”,即便在春节、国庆节等长假期间,也可能因某一导火线,公众对某汽车品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高度关注,从而引发大规模的负面舆论,就算不像在央视3·15晚会上被点名这般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也会为企业带来难以估算的损失。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多领域也导致了完全“灭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等消费者维权相关事件发酵后形成无可挽回的结果,不如将每天都视为3·15,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多行动、早解决,疏而导之才能真正过上安稳日子。
其次,每天都过3·15亦是车企社会责任的体现。汽车是资本、技术高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极长,且汽车产品关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除了汽车碰撞测试方面的技术水平关乎事故伤亡率,汽车内饰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慢性伤害也不容忽视。那些曾号称要“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自诩为“汽车界的苹果”的互联网车企,如今在现实面前也深刻体会到造车的不易。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同时还需往更环保的方向努力,因此汽车企业责任更大,义务也更大。
再次,每天都过3·15更是车企提升品牌力的必经之路。随着信息越来越纷繁复杂,口碑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时代,负面传播加速,正面传播也同样如此,重视消费者的企业终将有所回报,也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从而提升品牌力。互联网车企之所以敢向传统车企叫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汽车企业不够重视消费者体验,没有解决消费痛点,没有完全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
央视3·15晚会的结束对车企和公关公司来说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车企切不可放松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只有天天都过3·15,才能不惧3·15;只有“零投诉”成为每家汽车企业的质量目标,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转型升级之路才能迈得更稳、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