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3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柳

发布时间:2017-03-21 07:18:05  

朱晓吾

       春日,漫步护城河岸边,最引人注目、令引人神思的是那河岸边的杨柳。我站在功德桥上,放眼望去,只见护城河两岸一行行垂柳细枝万千,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条狂舞,婆娑婀娜,潇洒清丽,风情万种,不禁怦然心动。

严冬过后,冰化雪消,当大多数树木还处于朦胧的“冬眠”之时,杨柳已将丝丝嫩叶抽成万条柳丝。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迎风摇曳的枝条,青翠欲滴的嫩叶,为大自然平添了几分春色,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柳树,因为它的妖娆、它的婀娜而让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吟诗作赋。杜甫诗:“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贺知章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刘禹锡诗:“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白居易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明代女诗人陆娟更动情:“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我国是柳的故乡。在我国古老的诗歌典籍《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描述。在古人看来,最先感知春天气息的要属那河岸堤畔的杨柳了。为此,南朝梁元帝萧绎作了:“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诗中道出了杨柳知春的自然属性。正因为柳是美好的,自古至今人们喜欢种植柳树。传说,西汉时就有人将中原柳带到河西走廊去栽植。晋代名士陶侃善于植柳,其后人陶潜(陶渊明)也爱柳,特地在自己的屋前种上了柳树,并自号“五柳先生”。

据《本草纲目》记载:“柳,即今水杨柳也。柳与水杨全不相似。水杨叶圆阔而尖,枝条短硬。柳叶狭长而青绿,枝条长软。”李时珍说:“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北方人不言杨言柳,古今诗词所咏杨柳就指今天的杨柳。

柳求人甚少,予人甚多。它喜潮湿,适应力和生命力比较强,只截取树枝,一经扦插,就能成活、生长,蓊蓊郁郁,翠绿成荫。“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就证明了柳树的再生能力非常强。无论是塘池河岸,或是坡地丘陵,都是它生长的好地方。

古人喜欢柳树,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开始,柳树便作为离情别意的代表,被人们演绎了一次又一次。柳色如烟,柳条绵长,象征着人世间缱绻柔情,代表着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多少文人,用自己的笔尖将柳树描绘。古人的墨迹依旧淡淡清香。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柳树或许又有了几分不同的感觉。

其实,柳树在千年岁月沧桑中,也曾演绎过各种不同的柳文化。比如,插柳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代清明节期间,家家门口都有插柳条的习惯。人们不仅会在自家门前插上柳树枝条,而且还会将柳条编成帽圈的形状戴在头上。然后,相约三五好友,到野外去踏青游春,尽兴地玩耍,给人以青春的激情和活力。“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据说,在春日里带上柳树编织成的帽子,有让自己永葆青春的含义。如今,戴柳的习俗似乎不再延续下去了,可是插柳的习俗,在很多地方还都有。每逢清明节这天早晨,人们便会在自家门前插上几枝柳条。另外,在植树时节,农村人往往会从柳树上挑选一些粗壮笔直的枝杈,随便扦插在坑塘、沟渠、河岸边,它很容易就可以成活。

民间俗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沿河看柳,柳树不言。但它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你看,无论炎炎的夏日,还是凛冽的寒冬,柳都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它不事张扬,藏智掩拙,长得愈高,头垂得愈低。

       有人说杨柳象征人的谦恭美德,也有人把它喻为美女。比如,成语“寻花问柳”,多少带有这个意思。看那柳条柔软纤细,正好用来形容女子那曼妙的身姿。所以,女子的腰身常常被人称作为“柳腰”。有人赞之曰:“柳腰莲脸本忘情。”柳叶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细细长长,就好像是女子的眉毛一般,所以人们才会用“鞭蓉如面柳如眉”、“柳眉桃脸上胜春”这样的句子,来形容女子细长的眉毛。最令人怜爱的,还是初生柳叶那好似睡眼刚刚展开的朦胧样子。李商隐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就是用“柳眼”来比喻少女那欲说还休如秋水横波般迷人的眼神。长的叶子都交错着排在软软的枝条上,那长长的枝条像披着漂亮长发的美少女。有的枝条已垂到了水面上,像在盼望着用河水梳洗它那长长的秀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