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3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说热门涉法话题

发布时间:2017-03-14 07:11:09  

胡殿文

全国两会期间,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遏制非法集资,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仍然是热门话题,值得人们关注。

19345人。关注打击电信诈骗,保护百姓财产。为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对“山东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挂牌督办。全国检察机关全年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19345人,严厉打击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

延伸阅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属于新型网络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案件定性、证据采信适用等方面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打击电信诈骗,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应成监管‘盲区’。”人大代表、福建漳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秀兰说,“个别第三方支付平台正成为电信诈骗团伙套取、漂白非法资金的‘绿色通道’。”滕秀兰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加强交易监管;参照银行ATM机转账延时到账规定,延迟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入账,这样被骗客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撤销支付、挽回损失。

9500余件。打击非法集资,严惩涉众型经济犯罪。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共受理非法集资案件9500余件,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8200余件,集资诈骗案1200余件。全年共受理金融犯罪案件30900余件48700余人,起诉23700余件36300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陈国庆指出,借互联网金融名义实施非法集资行为,与传统的非法集资手段不同,这类案件集资方式往往借助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创新的名义,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涉及参与者众多,地域遍布全国,投资人损失巨大。

延伸阅读:非法集资大多披着华丽的外衣,利用明星效应、虚设公司的股东背景等,骗取投资人信任,抓住老百姓的从众心理,但所有这一切都是禁不起推敲和验证的。遏制非法集资,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是当务之急。为更好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孙兆奇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金融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加强金融教育,引导百姓正确判别理财产品,通过更多渠道和形式提醒公众选购金融产品的注意事项,并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明确监管主体,保证监管政策的落实和监管措施的快速响应。

680余份。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弱势群体。20163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截止到201612月底,全国法院共计发出了680余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表示,人民法院通过及时下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维护了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用司法手段向全社会宣示,国家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

延伸阅读: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的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女性权益的维护。孙晓梅说,《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暴力概念规定较为原则化,有效准确识别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的认定存在争议。二是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比如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的问题,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协助执行,但具体如何分工合作,缺乏规定;还有临时安置制度,涉及公安和民政部门如何衔接工作、配置安置场所的条件、设定安置期限等问题的解决。三是一些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反家暴意识有待提高,这部法律的宣传和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为此,孙晓梅建议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来解决以上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