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称“春节”为“过年”
我国现行“春节”今年“104岁”
新华社天津
民俗专家指出,将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百姓信俗认为,春节的来由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怪兽,为躲避灾难求吉利,人们将屋里屋外布置红火一新,张灯结彩,放鞭炮,守岁,这样,“年”就远远而去了。
从起源上来看,春节是由古代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由于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的多寡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此,“过年”旨在祈盼、庆祝五谷丰登粮满仓。
据了解,以前“过年”和“春节”是两个概念。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在南北朝,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年”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事,当时开始采用公历纪年,统称阳历,把
由国庆介绍,今天所说的“春节”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民俗专家表示,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如看贺岁电影、结伴出游、微信红包等,但不论外在形式如何改变,春节祭祖祈福、趋利避害、辞旧迎新、求吉纳祥的内涵没有变,祈福家庭团圆、阖家美满,增强家族和谐发展的功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