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1月2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拐子杨的暖心事

发布时间:2017-01-25 08:36:40  

记者 刘华山

一个昔日拐来拐去才能到达的偏远村庄,一群曾经靠炸爆米花、打凉粉过日子的老少爷们儿,一位有着“农民工司令”称号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细数着这里的件件新鲜事、暖心事。

难得冬日好阳光。腊月二十四上午,拐子杨村文化大院里挤满了前来凑热闹的村民。老人们惬意地坐在条凳上,一边听戏,一边享受着冬日阳光。过年了,大家都怀揣着一个念想,他们在等全收回来。

张全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享誉全国的“农民工司令”。他就是从拐子杨村走出的穷孩子,现在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连续10年了,每逢春节,张全收无论再忙,都要回到梦中的拐子杨,看望慰问村里的老少爷们儿,给大家发红包、办年货,和大伙儿一起谋划新一年的发展。

这次春节回来,张全收心里盘算着一件大事,要在2017年提前完成整村脱贫任务。“一定打好这个仗,今年我们要实现整村脱贫,决不让一户群众掉队。”张全收说。

这些年,村里的道路硬化了,新建了学校,盖起了敬老院,改造了村委大院和文化广场,村民生活更是蒸蒸日上。可全村还有37户贫困户没有脱贫,这也成为张全收的一个心病。为此,2016年他个人出资1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10座蔬菜大棚,想用产业扶持的方法试一下。

驻村第一书记郭亚飞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扶持八到九户贫困户,他们既可以在家门口学技术、挣工资,而且等蔬菜上市后,还可以享受分红。对村里的贫困户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靠谱的路子。

走进村头的大棚,一串串鲜红的西红柿攀满枝头。60岁的吴振华正忙着给藤蔓盘枝,全村像他一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经被全部吸纳到大棚里来。“一天能挣五十元钱,每年还能按期分红,现在番茄快要上市了,我们都盼着能卖个好价钱。”吴振华乐呵呵地说。

村干部吴文启心里并没有这么轻松,因为是第一年搞实验,承包户的经验不足,西红柿长势没有预期那么好,他生怕对不住大家的信任。张全收安慰他,发展有个过程,只要敢想敢试、踏实肯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他已经联系了省农技专家,过完年就专程来上门指导。大家一起把这个产业发展好,把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好。

“今年,我们准备再建十到二十个大棚,让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让他们不出家门就有活干、能挣钱,把大家的力量都凝聚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拐子杨整村脱贫就能早日实现。”张全收说。

阳光透过棚顶,大棚内越发生机盎然,温暖如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