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千里眼” 严把入市关
我市确保百姓“菜篮子”安全
本报讯 (记者 代廷伟)为了确保市民的“菜篮子”放心安全,今年10月,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全市各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都要建立食用农产品快检室,上市农产品每天都要进行“体检”,加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同时还要将每天的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发现超标问题农产品要立即没收并销毁处理,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
为切实解决快检设备配而不用和检测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不上报、不处理的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转变监管方式,借助互联网,装上了“千里眼”,并建立起覆盖全市各县区的食用农产品快检数据监管平台,市、县区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监控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每天快检的品种、数量、结果,及时监督处置快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不仅实现了由人工监管向电子监管的转变,也实现了入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的常态化,有效构建了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
近日,记者在市中心城区各大农贸市场采访时发现,在每个大门入口处都有一个公示栏。这个公示栏每天都会公示出当天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市民只要到公示栏前看一看,就可以知道当天市场上各个摊位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从而指导消费者放心购买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禹海峰介绍,按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张西大市场几个月来一直采用“多通道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设备系统,对市场内销售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效果很好。
禹海峰说,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对市场内销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然后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记者问:“检测数据能不能造假?”禹海峰笑了一下说:“从检测到上传数据都由检测系统自动完成,想造假是不可能的。”
如果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如何处理?面对记者的疑问,禹海峰称,商户进驻市场之前都签订了相关协议,如果发现农药残留超标,他们将对蔬菜进行拍照取证,然后就地销毁。如果产品数量庞大,他们将调查进货源头,并及时报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处理。
由于采用了农药残留检测系统,商户们在进货时也格外小心,拒绝购买疑似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现在商户们进货时,一般都先问蔬菜的原产地,并仔细查看蔬菜的菜品。对于农药残留可能超标的蔬菜以及超正常肥壮的蔬菜不予购买。“因为过于肥壮的蔬菜很可能是用了酶催剂等药物,这样的蔬菜是绝对不能卖给别人的。”一位商户认真地对记者说。
“农产品检测的数据是实时上传、不可更改的,这就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当检测发现不合格食品时,我们要求市场开办方立即就地封存,并向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报告。在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监督下,就地销毁这些不合格产品,确保它们不再流入市场,危害群众健康。”市政府食安办副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贾守峰表示,“2017年,我市将继续推动已经安装了快检设备的大中型超市增加检测数量,充分发挥快检设备的作用。没有配备快检设备的大中型超市要积极配备快检设备,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关,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至目前,全市已经有15个农贸市场、55家超市的食用农产品快检结果实现了实时上传。今年10月1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