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金福
近日,笔者在大街上散步时,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行走。走着走着,只见这位妈妈弯腰捡起地面上的一个塑料袋,并把它放入了街道边的垃圾桶里。看见妈妈捡起地面上的垃圾并放入垃圾桶里,这个五六岁的孩子边跑边嚷,看见前面地上有一张雪糕纸,像妈妈一样把它捡起来放入垃圾桶。看着母子这动人的一幕,笔者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过心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此话一点也没有错。其实,榜样无处不在。在家孝敬长辈,是一种榜样;与邻居和睦相处,是一种榜样;给上门行乞的老人一碗饭菜,是一种榜样;开车做到遵守交通规则,是一种榜样;遇上老人摔倒,上前帮助扶一扶,也是一种榜样……等等。可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善举,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种无穷的榜样。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却给孩子树立了反面的榜样。比如,有的父母带孩子过马路,明明遇上红灯,却非得带着孩子硬闯过去;明明知道绿化带上不能行走,有的父母却带头走;走在大街上,明明知道不得随意吐痰、扔垃圾,有的父母就当着孩子的面很自然地吐了痰、扔了垃圾;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捡起地面上的废纸投入垃圾桶时,竟大声地数落孩子多管闲事,甚至还打骂孩子。试想,如此榜样,会对孩子起到怎样的教育呢?
众所周知,孩子幼小心灵洁白得就像一张白纸,一旦被玷污了就很难恢复原来的洁白。同样,一旦孩子在父母的这些反面榜样感召之下,长大以后也像父母那样步入社会,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笔者想,答案是不言自明。
因此,笔者认为,每位为人父母者都应该像前文所说得那位母亲一样,多在孩子面前做些善举,让孩子在我们父母的善举感召下,化善举为榜样,使孩子的心灵得到美的升华,从而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的合格公民。笔者想,这正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父母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