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扶贫产业 帮扶贫困人员
芦庙乡狠抓产业发展助推扶贫攻坚
本报讯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陈富立)今年以来,西平县芦庙乡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多措并举、多渠道开展扶贫攻坚,为贫困群众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积极创办扶贫产业,为贫困人员创造脱贫就业平台。该乡宣传、鼓励、引导群众和在外人员,立足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养则养,依靠技能和智慧创办产业,利用产业帮扶走脱贫致富之路。他们针对各行政村和自然村不同情况,按照“一村一品,因户因人分别施策,突出亮点,彰显特色”的原则,对全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晚秋黄梨为主导产业的芦庙、八里庄、张崔吴等村,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亩。以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合庄、韩庄、八里庄等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生猪存栏近万头。
真情帮扶贫困人员,把扶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该乡要求乡村干部和党员与各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夯实帮扶责任,切切实实、全心全意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争取在扶贫的道路上携手向前。近日,该乡由乡班子成员带队,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共同参与,对全乡贫困户和贫困人员开展新一轮全面自查工作,他们根据贫困户的现状和需求,采取不同帮扶措施,尤其是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项目的贫困人员,帮其尽快与产业项目对接,迅速走上产业脱贫道路。
特色产业优势显现,项目扶贫喜结硕果。芦庙村在外工作人员张翔宇,经过对市场反复进行调研,种植了1000多亩药用菊花,兴建了厂房和加工车间,力求在菊花产业上干一番事业。现在,药用菊花已进入采摘期,每天都有300余名留守妇女和老人采摘菊花,不仅挣到了可观的收入,而且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菊花产业的兴起,为全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创造就业岗位300多个,帮助附近贫困村民100多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截至目前,该乡共发展各级各类扶贫产业300多家,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药用菊花、晚秋黄梨、畜牧养殖、木材加工、水产养殖、经济林木培育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乡掀起了项目致富和产业脱贫的新高潮。
芦庙乡党委书记马洪岗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各村基础条件改善了,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兜里有钱了,自然而然也就脱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