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司
“你看俺村变化大吧,这都多亏了刘书记,这都是他忙前忙后操持的。”近日,在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几位正在文化广场上锻炼的村民,听说记者来采访,顿时来了劲儿,热情地与记者说。
在村民眼中,这位来自省城郑州的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没有“官架”,待人朴实、亲切,而且干起事来风风火火、说到做到。
抓基础建设 顺了民心
高李村,一个普通的平原乡村。2015年8月,受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委派,刘亚军只身来到了这里。
呈现在刘亚军眼前的景象是:村中只有一条用砖渣、水泥铺就的主干道,路面狭窄,且多处破损。村民组之间要么不通道路,要么是土路。村委大院房屋破旧,办公设施匮乏。刘亚军被安排在一间门窗不全的住室,地面坑洼不平。放下铺盖卷,刘亚军心中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改变高李村面貌,就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出行难’抓起。”刘亚军找来了村支书李国营商量对策,二人迅速达成了共识。从此,刘亚军开始奔走于省、市、县有关部门之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高李村不仅对穿村而过的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并且先后争取到了整村推进项目和乡村畅通工程项目。去年至今,高李村修筑了总长4.4公里“组组通”道路11条,总投资160多万元。如今的高李村,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小汽车,来来往往“欢唱”着,开到田间地头,奔向四面八方。老百姓说,走在这样平坦通畅的路上,心里就是舒坦。
高李村是个人口大村,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事宜一再被搁浅。刘亚军经过仔细调研,弄清了症结所在,并积极协调化解矛盾,成功解决了村卫生室用地问题。在他的推动下,村卫生室启动建设,预计今年底前可建成投用,从而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在家门口实现就医的梦想。
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刘亚军争取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投资10万元对高李村进行村室改造;更换门窗,刷涂墙面漆,整修院内外地坪,添置办公桌椅、电脑;为农家书屋增添了图书,在村委大院内安装了玻璃宣传橱窗,刷写了宣传标语。一个崭新、整洁的高李村村委大院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把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民主决策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便民服务站、党风政风监督室和脱贫攻坚办公室均按标准,配齐软硬件设施,实现了制度上墙。每逢村里大事,均遵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集体讨论决定。
抓环境治理 美了乡村
“老百姓希望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期待有一个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但是这需要有人来建设、引导和管理。”刘亚军决定从村里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抓起,逐渐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高李村有个大水坑,曾经是个清水塘。天长日久,由于缺乏管理,村民随意往这里丢弃、倾倒垃圾。每年夏季,蚊蝇大量滋生,遇到雨季,污水肆意横流,让村民苦不堪言。刘亚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多次向上蔡县委农办和邵店镇党委、镇政府反映,要求将高李村纳入2016年全县人居环境重点整治村。项目确立了,资金引来了,刘亚军又和李国营到周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进行考察,并结合本村的地形地势,高标准制订高李村文化休闲健身广场、小游园规划设计方案。只要一有空,刘亚军就会到工地上转一转,实地查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施工质量怎么样、细节是不是做到位。如今,经过对坑塘进行清淤、防漏、修筑护坡,并在岸边安装护栏,四周进行绿化,过去的污水池变成了波光粼粼的清水塘。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刘亚军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对村中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拆除违章建筑、铺设路沿石、种植花木,并一次性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购买了可移动垃圾箱,可实现垃圾的及时收储、转运。
着眼构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高李村不仅聘请了保洁员,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在全村倡导热爱科学、崇尚文明,遵守公德、讲究卫生,尊老敬老、邻里和睦的社会新风尚。
抓脱贫攻坚 富了百姓
刘高李村辖5个自然村13个村组,全村人口4227人。通过反复核查识别,全村17户72人被确定为扶贫对象。
针对高李村的实际,按照中央“四个一批”和省委“五条途径”的要求,刘亚军坚持因户因人施策,提出了“精准有效、帮扶见效、脱贫长效”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会同村“两委”干部制定了高李村年度脱贫攻坚规划,开展扎实有效帮扶。
在高李村扶贫攻坚办公室,记者看到,所有贫困户的姓名、住址、致贫原因,帮扶的单位、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都公开上墙、明明白白,接受群众监督。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系统所属的17个党组织,也分别与高李村17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或不定期与分包贫困户沟通联系,想法设法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由分包的党组织负责,对每个贫困户在读的1~9年级学生,每学年给予1200元资助金,上高中和大学的,每名学生每学年可获得2400元资助金。
“要不是刘书记帮俺,女儿今年就要辍学了。”村民孙建伟说。孙建伟身体有病,母亲双目失明,妻子已去世。女儿孙扣今年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弃学打工的想法。刘亚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几次到孙建伟家做父女二人的思想工作,鼓励孙扣继续求学,并积极帮助联系到郑州一家高校上学.学校领导鉴于孙建伟家的经济情况,免除了孙扣的学费。村民孙毛孩之子孙云飞,由于高考前思想压力大,没有参加高考,在刘亚军的协调下,也进入郑州一家高校学习。
每逢春节、端午、中秋传统节日和三夏、三秋大忙季节,刘亚军总是不忘登门拜访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和帮扶金。不少贫困户感慨地说:“刘书记是真正把俺们当兄弟姐妹看待的好书记。”
脱贫攻坚重在长效。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刘亚军根据邵店镇生姜、土豆种植远近闻名的产业优势,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农业转变,鼓励村民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温棚蔬菜和花生种植,并积极帮助村民争取政策扶持,协调小额贷款,邀请专家进村传授技术。至目前,刘亚军共在全村推广土豆种植在300亩以上,花生种植上百亩。村民李国松在他的帮带下,去年至今,种植的芹菜、黄瓜两季收入10多万元。时下正是生姜销售季节,刘亚军还利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喜卖网,在网上开辟了一个“我为生姜代言”专栏,帮助村民拉订单,扩大销售,村民形象地称他为“生姜广告员、形象代言人”。
“抓基础设施建设,顺了民心;抓人居环境治理,美了乡村;抓脱贫攻坚,富了村民。”刘亚军的驻村“三部曲”激荡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驻村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