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6年11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电信诈骗瓶颈

发布时间:2016-11-15 08:22:02  

胡殿文 邱学忠

       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我国的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电信诈骗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0多亿元。2016年,犯罪分子诈骗技术更是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尽管政府重拳出击,很大程度遏制了高发态势。但是日常生活里,接二连三曝光的电信诈骗案、无数人经常被骚扰诈骗电话困扰,让生活节奏本就紧张的人更平添了一份焦虑和不安。

       电信诈骗屡见不鲜,却难以根治,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浮光掠影地扫描一下,媒体最近又披露一批案件告破。公安部指挥破获一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共抓获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101人,涉及案件135起,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湖南警方破获“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特大电信诈骗案,目前已有32名犯罪嫌疑人落网。陕西省安康市公安局日前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系列跨国电信诈骗案。截至目前,该案共抓获涉案团伙成员36名,缴获银行卡320余张,涉案金额3500余万元。

       电信诈骗案件告破,一方面显示公安执法部门的严打正在取得成效。另一方面说明电信诈骗仍然十分猖獗。如何根治电信骚扰诈骗,还社会一个文明的生态,让人们在一个诚信祥和的环境里生活,令全社会关注。

       为何诈骗电话这么多?追根溯源,还是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反诈骗的处罚措施不完善,又造成了违法成本非常低。专家说,骚扰诈骗电话的痼疾并非无药可治。新加坡就是经过立法等综合治理,电信诈骗已经基本杜绝。境外的秘籍就是立法先行、执法从严、手机实名制,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现实生活中,执法中最大的难点是取证难、抓捕难。信息诈骗案件几乎都发生在网络空间,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个短信可能就把你的钱骗走了,但骗子是谁却不知道,取证难度很大。除了取证难、抓人难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是立法滞后。比如,银行卡是犯罪分子用作诈骗洗钱的工具,由于贩卖本人的银行卡不入刑,于是出现专业的开卡人把银行卡卖给犯罪分子。

       突破电信诈骗瓶颈难点还在诈骗技术花样翻新。诈骗手法就像病毒传染性强,整治手段就像杀毒软件,总是跟不上诈骗者的步调。“新华视点”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和以往窃取储户磁条卡信息后“克隆”卡盗取账户资金不同,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卡盗刷出现新特点,用户可能点个链接卡里的钱就没了。比如,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工信部计划今年底实现电话用户全部实名登记,同时不法分子也使出了新花招,开始大面积发送更新实名登记短信,借其中钓鱼链接骗取网民钱财。不久前,笔者去营业厅办理手机实名登记,有用户抱怨说,他明明已经办理了实名登记,怎么还天天催他来办理这个业务呢?直到工作人员说,那是诈骗短信,你千万不要打开链接。这时,用户才明白事情的缘由。

       突破电信诈骗瓶颈,需找应对之策。依托技术力量,多部门联动执法,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有效途径。打击电信诈骗必须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建立“法、警、企、民”联动的综合防动体系。通过消费者保护组织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运营商积极参与和帮助下,广大媒体加以配合,对公众进行大力宣传和普及教育,最终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重拳出击的防范治理体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