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走基层”特别策划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本报省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采访中国记者节主要创建人范长江罹难地脱贫攻坚工作掠影
本报一行表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为榜样,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进一步采好、讲好“驻马店故事”、“中国故事”,开展好有声势、有影响、有深度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加快推进“四个驻马店”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在浏览范长江大儿子范苏苏赠送的纪念集《范长江》。
当年接触过范长江的唯一健在者李长俊在指认范长江住室。
在纪念亭吊唁和缅怀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
当年国家科委确山“五七干校”的大门。
记者探视当年范长江打饭窗口。
脱贫攻坚的确山行动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确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扎实工作,先后开展精准识别,摸清了贫困底数;实施精准管理,建立了大数据库;派驻帮扶力量,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制订实施方案,明确了脱贫路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细处入手 落实为先
责任分工细是确山县脱贫攻坚的首要行动。确山县调整充实了以县、乡、村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督察落实。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较好落实了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部门包村、工作人员包户工作责任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规划制定细是确山县脱贫攻坚的长效之策。研究制定了《确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年~2020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各乡镇(街道办)、村(社区)结合实际,也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规划,做到了乡乡有规划、村村有方案、户户有措施。
机制建立细是确山县脱贫攻坚的保障所在。建立工作推进、结对帮扶、考评奖惩、督导检查、资金保障等机制,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扶贫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乡镇(街道办)每年安排扶贫资金不少于50万元,各行业部门当年投入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原则上不低于本行业、本部门年度项目资金总量的40%,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发力 稳妥有序
确山县把扶贫对象识别准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在全市首先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扶贫成效。经评估,确山县精准识别率达98%,掌握了建档立卡的真实情况,杜绝了数字脱贫等现象。
为做到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山县按照“因病、因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和居住条件”等方法分类建档立卡,通过集中排查,2016年确山县需要脱贫的3018户10500人贫困人口中,需要转移劳动力就业的935户3260人、需要扶持产业发展的1450户5035人、需要教育扶贫的281户985人、需要低保政策兜底的352户1220人。
为做到扶贫信息掌控准,确山县投资30多万元,在全市建立了首家“脱贫攻坚信息平台”,纵向覆盖县、乡、村、组,横向覆盖相关县直扶贫单位。服务器数据完成调试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脱贫攻坚信息汇集、数据共享、多部门数据导入比对、手机APP信息查询等功能,为确山精准扶贫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统计,固化了扶贫成果,建立了精准数据库,有效发挥了县级层面脱贫攻坚指挥中心的作用。
真功实做 强力推进
项目整合实是确山县扶贫攻坚的着力点。确山县成立了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资金管理办公室,强化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将农业、水利、交通等惠农支农项目有机整合,集中捆绑在整村推进村实施,最大限度增加使用效果。
为强化扶贫项目管理,确山县对脱贫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资金来源、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设计预算完成、项目评审、招标完成、项目完成等时间节点。对已开工的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建设步伐。
确山县投入财政资金1500多万元,制订出台了以“一二三四五”(即一个优先保住房、二份保险保就医、三类人群保生活、四项扶持保发展、五种救助保就学)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出台后,确山县共为全县30047名贫困人口缴纳了大病保险和意外保险,救助了1341名贫困户子女入学,向1150名群众发放了高龄补贴,优先将600名住房为危房的贫困户纳入了危房改造计划。
严格把控 确保成效
在具体实施中,确山县始终把责任要求严作为扶贫攻坚成败的关键。明确了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脱贫攻坚责任,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协调作用、各级帮扶干部发挥助推作用、企业和社会组织发挥扶持作用,凝聚合力,建立完善了明确的责任分解体系、科学规范的责任落实机制。
为严格督导检查,确山县委、县政府20天召开一次脱贫攻坚推进会,现场研究解决问题,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成立了县脱贫攻坚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督导组,对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实行月督导、季评比、半年小结、年底总评,强力推进。同时,做到问责处理严。确山县将脱贫攻坚纳入重点工作考评核心内容,扶贫成效与干部使用、奖优罚劣挂钩,县直单位与乡镇同奖同罚,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单位和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严厉进行问责。今年以来,通报批评3家单位,约谈3人,党内警告两人,通报批评5人,诫勉谈话8人。
采访瓦岗镇芦庄村贫困户陈小兰。
在芦庄村搭建致富桥。
瓦岗镇夏枯草加工点之一。
芦庄村的孩子放学回家。
俏销的瓦岗红薯。
瓦岗镇 立足优势创品牌
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传来喜讯,确山县申报的“确山夏枯草”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审查。这是确山县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确山夏枯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功通过审查批准,瓦岗镇党委、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去年以来,让更多人的目光投向瓦岗的还有:瓦岗镇荣获2015年度确山县各乡镇(街道办)重点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名,成功举办驻马店市第三届西瓜节暨瓦岗西瓜大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务实进取的瓦岗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有着清晰的思路、担当的意识和为民的情怀。
做活“吉祥三宝” 农业提质增效
瓦岗镇有耕地5.6万余亩,主要特色农业有西瓜、红薯、夏枯草、烟叶等。特别是红薯、西瓜、夏枯草,已成为瓦岗农产品的“三宝”,也是瓦岗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营产业。
为了做活瓦岗镇农产品的“吉祥三宝”,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会同县有关部门对瓦岗红薯、瓦岗西瓜、瓦岗中药材等注册商标,成功创建国家级红薯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确山夏枯草”也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瓦岗镇努力做大以红薯储存为中心内容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变瓦岗红薯地头待售为错时择机销售,拉长产业链条。日前,全球最大的薯条供应商麦肯食品有限公司和专为德克士供应薯条的卡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专程前往瓦岗镇,就红薯种植深加工合作事宜进行考察。镇党委、镇政府正积极争取尽快促成与麦肯、卡乐两家公司的合作,全力加快瓦岗镇红薯产业深加工的开发进程。
为扩大瓦岗西瓜品牌影响力,该镇对西瓜品种进行改良、上市品种进行优化、上市时间进行合理分段,走精品休闲路线、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西瓜的品质和经济价值,让群众增产增收。
积极启动瓦岗中药材综合市场及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豫南地区重要的药材交易市场,实现年创利税500万元的目标。
瓦岗镇还同驻马店农业推广协会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在西瓜、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生长的不同环节,聘请黄淮学院 、市农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瓦岗现场举行科普讲座、技术指导,使群众的种植观念得到提升、生产技能得到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
服务全县大局 搞好项目建设
2014年以来,确山县门产业园建设突飞猛进,至2015年底已实现建成投产企业7家,在建企业15家,“中原门都”初具雏形,在确山县项目建设中形成异军突起之势。
瓦岗镇党委、镇政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全县门产业园建设搞好服务、积极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招商引资企业的一致肯定。
国家
金乐农业科技示范园及确山县丰晋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户瓦岗镇的泽沟村和下沟村。这些企业的入驻,必将在引领瓦岗镇工业、农业、科技、商贸发展及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有力促进作用。
推进集镇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瓦岗街的集镇面貌发生了有目共睹的新变化。瓦岗镇陆续实施瓦岗街路面加宽,人行道平整、绿化、亮化工程,打通机械厂—景庄道路,对瓦岗街411路—镇政府—烟站进行改建,对农贸市场排水沟及路面进行综合改造,并建设瓦岗街垃圾中转站。如今,瓦岗镇正积极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瓦岗镇制订了实施方案,全镇点、线、面结合,以卫生清洁为首要任务,着力体现各自特色,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的示范点、线,从而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脱贫攻坚 切实改善民生
当前,脱贫攻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瓦岗镇党委、镇政府本着对一方群众负责的态度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在前一阶段的精准识别环节,该镇按照规范的程序将真正的贫困户评选出来,为下一步精准帮扶打下基础。镇、村帮扶人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贫困户因人而异、因户适策,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确保如期脱贫。
为切实改善民生,瓦岗镇抽调机关工作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加强对市、县交通项目的协调,使得S334省道大修、任瓦路改建、邢店—马楼、孙岗—石滚河道路加宽工程顺利实施,在田畈、贯台、常庄、邓庄、叶老庄等村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有力改善了全镇的交通面貌。
配合县水利局在下沟村新建提灌站一座,在刘老庄、叶老庄坡改梯1000余亩;在瓦岗、泽沟、林庄等村改造加固大塘36座,有力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该镇财政今年拿出11万元,对全镇考上三本以上的80多名大学生进行资助。
关注群众身体健康,积极改善村民就医条件,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镇政府配套9万元,新建黑风寺、贯台、田畈3个卫生室,改建邢店、林庄两个卫生室。
关注弱势群体,加大社会救济救助力度,争取投资148万元,对160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支付救灾资金11万多元,医疗救助资金92.5万元,按照政策实现对困难群体的应保尽保。